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冶金工业论文--炼铁论文--高炉熔冶过程论文

分流制粒强化高铁低硅烧结工艺及机理研究

前言第9-10页
1. 文献综述第10-24页
    1.1 高炉精料的发展趋势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高炉技术发展趋势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我国烧结技术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实现高铁低硅烧结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合理利用资源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为高炉提供精料第11-12页
    1.3 高铁低硅烧结现状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高铁低硅烧结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高铁低硅烧结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1.4 实现高铁低硅烧结面临的困难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含铁量对烧结和炼铁的影响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矿石中SiO_2含量对烧结和炼铁的影响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降低SiO_2含量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第18-19页
    1.5 高铁低硅烧结发展方向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配加蛇纹石或橄榄石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1.1 烧结料中配加蛇纹石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1.2 烧结料中配加橄榄石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采用高速搅拌及分流制粒技术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双球(双碱度)非均质烧结技术的应用第22页
    1.6. 小结第22-24页
2. 原料性能及研究方法第24-31页
    2.1 原料性能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含铁原料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熔剂和燃料第25页
    2.2 研究方法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流程及设备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评价指标第26-31页
3. 高铁低硅矿分流制粒烧结新工艺研究第31-48页
    3.1 常规烧结工艺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工艺流程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验条件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1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1 焦粉配比的影响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2 混合料水分的影响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3 铁品位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4 SiO_2含量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5 碱度(CaO/SiO_2)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综合试验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小结第39页
    3.2 分流制粒烧结新工艺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工艺流程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试验条件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精矿分流制粒时间对烧结指标的影响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水分添加方式对烧结指标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3 提高粉矿部分碱度对烧结指标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4 精矿实行高碱度分流制粒试验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5 燃料分加分流制粒试验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小结第46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4. 分流制粒烧结新工艺机理研究第48-70页
    4.1 分流制粒准颗粒结构模型及特点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对混合料粒度组成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对烧结过程透气性的影响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小结第51页
    4.2 分流制粒烧结新工艺成矿过程第51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非均质烧结矿强度理论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增加液相表面张力对成矿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降低液相粘度对成矿的影响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复合铁酸钙形成机理及条件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分流制粒对烧结料层氧位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小结第60-61页
    4.3 烧结矿矿物组成及其对冶金性能的影响第61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烧结矿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1 烧结矿矿物组成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1.2 烧结矿显微结构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矿物组成对冶金性能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小结第68-6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9-70页
5. 结论第70-72页
致谢第72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湿陷性黄土地区深基坑及边坡锚杆支护受力性能应用研究
下一篇:动态水热法合成硬硅钙石球形团聚体形成机理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