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发展低碳经济 | 第11-12页 |
1.2.2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是发展低碳经济 | 第12页 |
1.2.3 发展低碳经济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带来新契机 | 第12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3.1 国外低碳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外低碳经济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3页 |
1.3.3 国内低碳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3.4 国内低碳经济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4.1 总体思路 | 第15页 |
1.4.2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5页 |
1.4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5页 |
2.1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提出 | 第17-19页 |
2.1.1 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2.1.2 低碳经济的发展阶段 | 第18-19页 |
2.2 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5页 |
2.2.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| 第19-21页 |
2.2.2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3 生态经济学 | 第22-23页 |
2.2.4 环境经济学理论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低碳经济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 | 第25-27页 |
3.1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| 第25页 |
3.2 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5-27页 |
第四章 低碳经济在县级区域的评价实例——以河北省涞水县为例 | 第27-46页 |
4.1 评价原理和方法 | 第27-31页 |
4.1.1 AHP 法 | 第27-29页 |
4.1.2 因子分析法 | 第29-31页 |
4.2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| 第31-42页 |
4.2.1 基本指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| 第31-37页 |
4.2.2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| 第37-42页 |
4.3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| 第42-46页 |
4.3.1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3.2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分析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46-50页 |
5.1 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 | 第46-47页 |
5.1.1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框架的提出 | 第46页 |
5.1.2 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探 | 第46页 |
5.1.3 低碳经济实证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 | 第46-47页 |
5.2 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| 第47-50页 |
5.2.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单位GDP 碳排放量 | 第47页 |
5.2.2 调整能源结构,开发各种低碳能源,降低对高碳能源的依赖程度 | 第47-48页 |
5.2.3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 | 第48页 |
5.2.4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生态保障 | 第48页 |
5.2.5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保障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