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--中国论文--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

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引言第9-11页
第1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、内容和特征第11-20页
    1.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界定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乐观包容的思维方式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通融和解的行为方式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政通人和的制度规范第16页
    1.3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社会主义性质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崇尚和谐、追求和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和而不同、包容多样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民族性、科学性、大众性第18-20页
第2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原因和意义第20-28页
    2.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提出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第22-24页
    2.2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第27-28页
第3章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原则和途径第28-44页
    3.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社会主义原则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以人为本原则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大众共享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科学创新原则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统筹兼顾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3.2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第3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加大宣传力度,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影响力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加大教育力度,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武装力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加大研究力度,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创新力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加大实践力度,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推动力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加大保障力度,增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约束力第42-44页
结论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6页
致谢第46-4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生类别与数量空间关系加工方式比较研究
下一篇:基于模糊聚类决策树的玉米种质筛选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