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力自动化装置嵌入式软件平台设计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3 嵌入式软件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 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需求分析 | 第16-25页 |
2.1 主要电力自动化装置类型及功能需求 | 第16-17页 |
2.1.1 测控装置 | 第16页 |
2.1.2 继电保护装置 | 第16-17页 |
2.1.3 安全自动装置 | 第17页 |
2.2 装置通用性功能需求 | 第17-20页 |
2.2.1 数据采集功能 | 第17-18页 |
2.2.2 数据计算功能 | 第18页 |
2.2.3 出口控制功能 | 第18页 |
2.2.4 定值管理 | 第18页 |
2.2.5 事件管理 | 第18页 |
2.2.6 录波管理 | 第18页 |
2.2.7 人机交互功能 | 第18-19页 |
2.2.8 时间功能 | 第19页 |
2.2.9 通信功能 | 第19页 |
2.2.10 打印功能 | 第19页 |
2.2.11 自检功能 | 第19页 |
2.2.12 文件烧入功能 | 第19-20页 |
2.3 硬件与操作系统需求 | 第20-22页 |
2.3.1 装置硬件组成 | 第20-21页 |
2.3.2 操作系统功能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4 软件平台体系架构 | 第22-24页 |
2.4.1 总体架构 | 第22-23页 |
2.4.2 设备驱动和操作系统适配层 | 第23页 |
2.4.3 软件平台层 | 第23页 |
2.4.4 应用层 | 第23-2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应用编程接口设计 | 第25-35页 |
3.1 应用编程接 | 第25页 |
3.2 接口设计 | 第25-34页 |
3.2.1 模拟量管理接 | 第25-27页 |
3.2.2 开入量管理接 | 第27-28页 |
3.2.3 通信接 | 第28-29页 |
3.2.4 时间管理接 | 第29-30页 |
3.2.5 定值管理接 | 第30-31页 |
3.2.6 组态管理接 | 第31页 |
3.2.7 事件管理接 | 第31-32页 |
3.2.8 录波管理接 | 第32-33页 |
3.2.9 自检管理接 | 第33页 |
3.2.10 开出量管理接 | 第33-34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设备驱动和操作系统适配接.设计 | 第35-45页 |
4.1 设备驱动接口设计 | 第35-41页 |
4.1.1 设备驱动组成 | 第35页 |
4.1.2 设计原则 | 第35-36页 |
4.1.3 接.设计 | 第36-41页 |
4.2 操作系统适配接口设计 | 第41-44页 |
4.2.1 操作系统体系结构 | 第41-42页 |
4.2.2 接口设计 | 第42-44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五章 软件平台层设计 | 第45-53页 |
5.1 软件平台层概述 | 第45页 |
5.2 模拟量管理函数设计 | 第45-47页 |
5.3 开入量管理函数设计 | 第47页 |
5.4 通信函数设计 | 第47-48页 |
5.5 时间管理函数设计 | 第48页 |
5.6 定值管理函数设计 | 第48-49页 |
5.7 组态管理函数设计 | 第49页 |
5.8 事件管理函数设计 | 第49-50页 |
5.9 录波管理函数设计 | 第50页 |
5.10 自检管理函数设计 | 第50-51页 |
5.11 开出量管理函数设计 | 第51页 |
5.12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六章 应用开发框架 | 第53-63页 |
6.1 应用开发框架设计 | 第53-56页 |
6.1.1 应用的任务划分 | 第53-54页 |
6.1.2 任务调度机制设计 | 第54页 |
6.1.3 任务的运行流程 | 第54-56页 |
6.2 应用的初始化 | 第56-57页 |
6.3 应用开发实例 | 第57-59页 |
6.4 应用开发实例的测试 | 第59-62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附录一 | 第70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