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0-11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1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2.1 国内的研究概况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外的研究概况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预警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17-28页 |
2.1 城市气象灾害概述 | 第17-19页 |
2.1.1 气象灾害与城市气象灾害 | 第17-18页 |
2.1.2 城市气象灾害的分类 | 第18页 |
2.1.3 城市气象灾害的主要特征 | 第18-19页 |
2.2 城市气象灾害预警的内涵分析 | 第19-24页 |
2.2.1 预警及灾害预警的原则 | 第19-20页 |
2.2.2 城市气象灾害预警及其功能 | 第20-21页 |
2.2.3 城市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及其关键要素 | 第21-24页 |
2.3 城市气象灾害预警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4-28页 |
2.3.1 系统科学理论体系 | 第24-25页 |
2.3.2 灾害的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 | 第25-28页 |
第3章 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预警的现状透视 | 第28-37页 |
3.1 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预警工作情况 | 第28-30页 |
3.1.1 气象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| 第28页 |
3.1.2 城市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响应体系逐步建立 | 第28-29页 |
3.1.3 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| 第29页 |
3.1.4 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不断丰富 | 第29-30页 |
3.1.5 气象灾害预警部门合作机制初步建立 | 第30页 |
3.2 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4页 |
3.2.1 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有所欠缺 | 第30-31页 |
3.2.2 灾害预警的风险评估不到位 | 第31-32页 |
3.2.3 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不足 | 第32页 |
3.2.4 灾害预警的协调联动不畅 | 第32-33页 |
3.2.5 社会公众对灾害预警认知不够 | 第33-34页 |
3.3 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中问题存在的原因 | 第34-37页 |
3.3.1 灾害危机意识淡薄 | 第34页 |
3.3.2 灾害预警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| 第34-35页 |
3.3.3 灾害预警管理职能分散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城市气象灾害预警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| 第37-44页 |
4.1 典型国家灾害预警的特色与经验 | 第37-41页 |
4.1.1 美国灾害预警的特点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1.2 英国灾害预警的特点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1.3 日本灾害预警的特点分析 | 第39-40页 |
4.1.4 俄罗斯灾害预警的特点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2 借鉴和启示 | 第41-44页 |
4.2.1 完善灾害预警及防御的法律法规体系 | 第41页 |
4.2.2 相对集中的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机构 | 第41-42页 |
4.2.3 有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| 第42页 |
4.2.4 重视灾害预警的风险评估工作 | 第42页 |
4.2.5 注重全社会各种力量的协同配合 | 第42-43页 |
4.2.6 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 | 第43页 |
4.2.7 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城市防灾减灾活动 | 第43-44页 |
第5章 强化我国城市气象灾害预警的对策思考 | 第44-54页 |
5.1 完善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体系 | 第44-46页 |
5.1.1 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设的原则 | 第44-45页 |
5.1.2 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体系的框架设计 | 第45-46页 |
5.2 强化城市气象灾害预警的具体措施 | 第46-54页 |
5.2.1 完善灾害预警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 | 第46-48页 |
5.2.2 强化政府主导健全预警工作机制 | 第48-49页 |
5.2.3 优化监测网络提升预报预警能力 | 第49页 |
5.2.4 建立灾害风险评估机制提高预警针对性 | 第49-50页 |
5.2.5 建设综合平台促进预警信息共享 | 第50-51页 |
5.2.6 强化信息传播确保预警成效 | 第51-52页 |
5.2.7 完善预案体系提升预警处置水平 | 第52页 |
5.2.8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防灾意识和能力 | 第52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