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我国公立大学治理路径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大学治理的本质和价值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大学治理的类型和发展趋势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各治理主体的互动研究和治理要素的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5-17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目的、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-19页
    1.6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第19-21页
第2章 治理理论与大学治理第21-31页
    2.1 治理理论:优化大学治理路径的理论基础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治理的概念和特征第22-24页
    2.2 大学的组织属性:优化大学治理路径的内在逻辑出发点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大学组织的功能特征:多样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大学组织的基本特征:学术属性与科层属性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大学组织的权力特征:二元权力结构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大学组织的结构特征:松散与有序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大学组织的动力特征:大学自治与社会控制的对立统一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大学组织的价值特征:公益性(非营利性)和产业性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大学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特征:多元与冲突第28页
    2.3 大学治理的内涵和本质特征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大学治理的内涵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大学治理的特征第29-30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3章 我国公立大学治理路径的变迁历史第31-35页
    3.1 高度统一的集权治理第31-32页
    3.2 盲目混乱的分权治理第32页
    3.3 多元利益共存的有限分权治理第32-34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4章 现阶段我国公立大学治理路径的问题分析第35-44页
    4.1 我国公立大学外部治理路径存在的问题第35-36页
    4.2 我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路径存在的问题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异位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教师的民主监督权力虚置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市场权力和社会权力被阻隔:校董事会的治理权力边缘化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学生的治理权力缺失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大学章程缺失第42-43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5章 当前我国公立大学治理路径的优化策略第44-53页
    5.1 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特征第44-45页
    5.2 通过实行教育代金券优化政府对教育资源的配置第45-46页
    5.3 通过协同创新构建大学与产学研合作组织的战略协同关系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大学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意义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通过协同创新构建大学与产学研合作组织的战略协同关系第47-48页
    5.4 通过改革大学董事会构建多主体共治的治理模式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改革大学董事会在我国大学治理中的现实意义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大学治理结构视域下我国大学董事会制度的构建第49-51页
    5.5 通过制定和完善大学章程健全依法治校的制度保障第51-52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结论第53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研究--以基层女性公务员为例
下一篇:精神赡养的法律规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