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--商业银行(专业银行)论文

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--基于信用不良企业筛选的角度

中文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1.2 相关概念界定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案例分析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主成分分析法第15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本文的创新点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7-19页
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9-25页
    2.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经典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2.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国外文献综述第20-22页
    2.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国内文献综述第22-23页
    2.4 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述第23-25页
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分析第25-35页
    3.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第25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银行信用风险承担主体过于单一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我国银行业存贷款期限结构配置严重不合理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银行资产质量有待进一步增强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衡量技术落后第32-33页
    3.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不科学,在内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外部监管不力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不合理第34-35页
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证分析第35-46页
    4.1 主成分分析第35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主成分分析的概念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选择模型样本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解释变量的选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利用SPSS 11.0进行主成分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 4.2 对于虚拟变量分析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虚拟变量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Eviews 5.0的分析结果第43-45页
    4.3 分析结果第45-46页
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完善建议第46-53页
    5.1 基本结论第46页
    5.2 政府角度的对策建议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繁荣我国金融市场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在整个社会建立完善的信用环境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监管部门的有力监督第47-48页
    5.3 商业银行角度的政策建议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强化人员和制度的建设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推进银行业体制改革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7页
致谢第57-58页
附件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--以滁州市A小额贷款公司为例
下一篇:基于企业税负视角的我国结构性减税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