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镇污泥处置方案分析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2页 |
1.2 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2-13页 |
1.2.1 研究目标 | 第12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2.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3页 |
1.3 研究方法和论文的框架结构 | 第13-16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2 论文的框架结构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城镇污泥特性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6-28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16-18页 |
2.1.1 污泥 | 第16页 |
2.1.2 城镇污泥 | 第16页 |
2.1.3 污泥处理 | 第16-17页 |
2.1.4 污泥处置 | 第17页 |
2.1.5 两型社会 | 第17-18页 |
2.2 污泥的分类及特性 | 第18-20页 |
2.2.1 污泥的分类 | 第18页 |
2.2.2 污泥的特性 | 第18-20页 |
2.3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20-25页 |
2.3.1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20-22页 |
2.3.2 国内研究动态 | 第22-24页 |
2.3.3 文献述评 | 第24-25页 |
2.4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管理体系 | 第25-28页 |
2.4.1 国内污泥管理体系 | 第25-26页 |
2.4.2 国外污泥管理体系 | 第26页 |
2.4.3 国外污泥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概述及效益评价 | 第28-42页 |
3.1 常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| 第28-33页 |
3.1.1 厌氧消化技术 | 第28-29页 |
3.1.2 好氧堆肥技术 | 第29页 |
3.1.3 隔膜深度脱水技术 | 第29-30页 |
3.1.4 石灰稳定技术 | 第30-31页 |
3.1.5 热干化技术 | 第31-32页 |
3.1.6 焚烧技术 | 第32-33页 |
3.1.7 生物沥浸技术 | 第33页 |
3.2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成本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3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资源化效益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4 污泥处理处置效益评价 | 第36-39页 |
3.4.1 污泥处理处置经济效益评价 | 第36-37页 |
3.4.2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评价 | 第37页 |
3.4.3 污泥处理处置环境效益评价 | 第37-38页 |
3.4.4 污泥处理处置社会效益评价 | 第38-39页 |
3.5 常用污泥处理处置组合工艺 | 第39-40页 |
3.5.1 从低碳环保、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 | 第39页 |
3.5.2 从经济成本效益的角度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6 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的应用发展 | 第40-42页 |
3.6.1 污泥减量化新技术 | 第40页 |
3.6.2 污泥资源化利用新技术 | 第40-42页 |
第4章 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| 第42-58页 |
4.1 污泥处理处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2-44页 |
4.1.1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| 第42-43页 |
4.1.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3-44页 |
4.2 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综合评价模型 | 第44-46页 |
4.2.1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| 第44页 |
4.2.2 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综合评价模型 | 第44-46页 |
4.3 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综合评价模型的具体应用 | 第46-58页 |
4.3.1 深圳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| 第47页 |
4.3.2 深圳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应用环境和条件 | 第47页 |
4.3.3 深圳市污泥泥质特点 | 第47-48页 |
4.3.4 深圳市污泥管理机构和处置规划 | 第48页 |
4.3.5 深圳市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研究 | 第48-58页 |
第5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58-60页 |
5.1 结论 | 第58页 |
5.2 展望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