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基本电子电路论文--滤波技术、滤波器论文

新型平面带通滤波器及混合Q值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9页
    1.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第11-14页
    1.2 微波滤波器简介第1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滤波器理论发展历史简介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5-26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内容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8-29页
第二章 微波滤波器基本理论第29-57页
    2.1 经典低通原型滤波器理论第29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低通原型滤波器的衰减特性以及其与归一化频率的关系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滤波器频率变换以及元件真实参数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微波滤波器实际电路的实现第34-37页
    2.2 微波谐振器理论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微波谐振电路及其特性参量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阶跃阻抗谐振器第40-46页
    2.3 广义切比雪夫函数及初始耦合矩阵综合第46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广义切比雪夫函数多项式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广义切比雪夫滤波器的传输函数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广义切比雪夫滤波器函数的综合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滤波器初始耦合矩阵的综合第52-5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三章 悬置带线宽带及超宽带滤波器第57-83页
    3.1 管状滤波器电路综合原理第57-61页
    3.2 悬置带线超宽带滤波器第61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悬置带线场结构及其特性研究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管状滤波器结构的悬置带线超宽带滤波器研制第63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于―零腔‖构思的悬置带线超宽带滤波器研制第70-75页
    3.3 悬置带线宽带滤波器小型化技术第75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悬置带线小型化技术第75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基于―不等腔高‖技术的悬置带线宽带滤波器研制第79-8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第四章 基于新型谐振结构的多通带滤波器第83-107页
    4.1 多通带滤波器设计方法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基于频率变换的滤波器综合方法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基于多模谐振器的方法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并联谐振器法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滤波器并联级联法第85-86页
    4.2 基于SIR结构的多通带滤波器第86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对称SIR结构特性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于对称SIR结构的双通带滤波器设计第89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基于新型枝节加载SIR结构的三通带滤波器设计第92-96页
    4.3 基于枝节加载谐振器的多通带滤波器第96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枝节加载谐振器特性分析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基于短路枝节加载谐振器的双通带滤波器设计第99-10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基于新型枝节加载谐振器多通带滤波器设计第102-106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106-107页
第五章 滤波器混合Q值技术研究第107-139页
    5.1 滤波器混合Q值技术概述第107-109页
    5.2 滤波器混合Q值技术研究第109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混合Q值滤波器高Q值腔位置的确定第109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混合Q值滤波器仿真及调试技术研究第117-127页
    5.3 混合Q值滤波器耦合关系研究第127-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混合Q值滤波器CT单元耦合关系研究第127-13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混合Q值滤波器CQ单元耦合关系研究第132-138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38-139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39-141页
    6.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贡献第139-140页
    6.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第140-141页
致谢第141-142页
参考文献第142-151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51-153页

论文共1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2006-2015年国内外水稻育种科技产出比较研究
下一篇:劳动伦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