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超临界吸附的页岩气动用规律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8页 |
1.2 页岩气藏超临界吸附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3 页岩气压裂水平井动用规律研究 | 第9-10页 |
1.4 目前存在的问题 | 第10页 |
1.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0-13页 |
1.5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页岩气的超临界吸附模型 | 第13-29页 |
2.1 页岩气藏中的超临界吸附 | 第13页 |
2.2 页岩气超临界吸附模型——SLD模型 | 第13-19页 |
2.2.1 模型建立 | 第14-18页 |
2.2.2 模型求解 | 第18-19页 |
2.3 模型验证 | 第19-23页 |
2.4 结果分析 | 第23-27页 |
2.4.1 密度分布 | 第23-26页 |
2.4.2 粘度分布 | 第26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基于超临界吸附的页岩表观渗透率计算模型 | 第29-47页 |
3.1 单管表观渗透率模型 | 第29-33页 |
3.1.1 模型建立 | 第29-30页 |
3.1.2 模型求解 | 第30-31页 |
3.1.3 结果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2 岩石表观渗透率模型 | 第33-39页 |
3.2.1 网络模型原理 | 第34-37页 |
3.2.2 岩石渗透率计算 | 第37-38页 |
3.2.3 结果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3 超临界模型和现有表观渗透率模型的对比 | 第39-45页 |
3.3.1 现有表观渗透率模型对比 | 第39-43页 |
3.3.2 本模型与现有表观渗透率模型的对比 | 第43-4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4章 基于超临界吸附的页岩气动用规律研究 | 第47-64页 |
4.1 考虑超临界吸附的页岩气动用评价方法改进 | 第47-54页 |
4.1.1 基于超临界吸附的程函方程 | 第47-51页 |
4.1.2 压力预测及动用程度计算 | 第51-54页 |
4.2 动用规律分析 | 第54-57页 |
4.2.1 动用面积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2.2 动用程度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3 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7-63页 |
4.3.1 人工裂缝条数 | 第57-58页 |
4.3.2 人工裂缝半长 | 第58-59页 |
4.3.3 人工裂缝导流能力 | 第59-60页 |
4.3.4 天然裂缝间距 | 第60-61页 |
4.3.5 天然裂缝长度 | 第61-62页 |
4.3.6 天然裂缝导流能力 | 第62-6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5章 结论与认识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