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5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6-17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3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| 第18-21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3.2 内容框架 | 第18-21页 |
2 相关理论概述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21-33页 |
2.1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概述 | 第21-23页 |
2.1.1 绩效的概念 | 第21页 |
2.1.2 企业绩效评价 | 第21-23页 |
2.1.3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| 第23页 |
2.2 平衡计分卡理论概述 | 第23-28页 |
2.2.1 平衡计分卡的含义 | 第23-25页 |
2.2.2 平衡计分卡原理 | 第25-26页 |
2.2.3 平衡计分卡的特点及作用 | 第26-28页 |
2.3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28-33页 |
3 西安民生绩效评价现状和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 | 第33-45页 |
3.1 西安民生概况 | 第33-40页 |
3.1.1 基本情况 | 第33页 |
3.1.2 组织结构 | 第33-35页 |
3.1.3 人员结构 | 第35-37页 |
3.1.4 财务状况 | 第37页 |
3.1.5 经营环境 | 第37-40页 |
3.2 西安民生绩效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| 第40-42页 |
3.2.1 西安民生绩效评价的现状 | 第40页 |
3.2.2 西安民生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2页 |
3.3 西安民生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42-45页 |
3.3.1 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 | 第42页 |
3.3.2 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 | 第42-45页 |
4 西安民生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方案设计 | 第45-63页 |
4.1 西安民生绩效评价目标和原则 | 第45-46页 |
4.1.1 绩效评价目标 | 第45页 |
4.1.2 绩效评价原则 | 第45-46页 |
4.2 西安民生绩效评价要素 | 第46-47页 |
4.3 西安民生战略地图绘制 | 第47-49页 |
4.3.1 明确公司四大层面战略目标 | 第47-48页 |
4.3.2 绘制战略地图 | 第48-49页 |
4.4 西安民生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指标设计 | 第49-54页 |
4.4.1 评价指标设计流程 | 第49-50页 |
4.4.2 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| 第50-54页 |
4.5 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| 第54-59页 |
4.5.1 权重确定方法 | 第54-55页 |
4.5.2 建立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| 第55-56页 |
4.5.3 建立判断矩阵 | 第56-58页 |
4.5.4 确定组合权重 | 第58-59页 |
4.6 西安民生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| 第59-63页 |
4.6.1 运用平衡计分卡的计算结果 | 第59-60页 |
4.6.2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| 第60-61页 |
4.6.3 提高西安民生绩效的建议 | 第61-63页 |
5 西安民生平衡计分卡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| 第63-69页 |
5.1 西安民生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步骤 | 第63页 |
5.2 西安民生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| 第63-65页 |
5.2.1 应明确公司战略的意义 | 第63-64页 |
5.2.2 应注意与其他管理手段配合 | 第64页 |
5.2.3 坚持反馈和学习 | 第64页 |
5.2.4 应重视信息的质量问题 | 第64页 |
5.2.5 切勿照抄照搬其它企业的模式和经验 | 第64-65页 |
5.3 西安民生平衡计分卡实施的保障措施 | 第65-69页 |
5.3.1 加强高管层的重视 | 第65页 |
5.3.2 强化绩效评价体系执行层面机制 | 第65-67页 |
5.3.3 建立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| 第67页 |
5.3.4 营造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的文化氛围 | 第67-68页 |
5.3.5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| 第68-69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9页 |
6.2 展望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7页 |
附录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