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路并联热释放速率测试系统的研究
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1.1.1 概述 | 第10页 |
| 1.1.2 热释放速率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| 1.2.1 关于热释放速率测试方法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1.2.2 关于标准燃烧物热释放速率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1.2.3 关于热释放速率测试装置的研究 | 第13页 |
| 1.2.4 关于隧道火灾热释放速率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| 1.3 存在的问题 | 第15页 |
| 1.4 本课题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1.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热释放速率计算理论 | 第17-23页 |
| 2.1 基于质量损失法的热释放速率计算公式 | 第17-18页 |
| 2.2 基于辐射法的热释放速率计算公式 | 第18页 |
| 2.3 基于耗氧法的热释放速率计算公式 | 第18-22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| 第三章 多路并联热释放速率测试系统的建立 | 第23-43页 |
| 3.1 排烟系统的建立 | 第23-32页 |
| 3.1.1 实验台量程的确定 | 第23-24页 |
| 3.1.2 排烟管道计算 | 第24-27页 |
| 3.1.3 排烟风机选型 | 第27-32页 |
| 3.2 烟气测试系统的建立 | 第32-42页 |
| 3.2.1 氧化锆传感器 | 第32-34页 |
| 3.2.2 顺磁式氧分析仪 | 第34-35页 |
| 3.2.3 烟气测试系统其它装置 | 第35-40页 |
| 3.2.4 其它测试设备 | 第40页 |
| 3.2.5 力控监控程序 | 第40-42页 |
| 3.3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第四章 多路并联热释放速率测试系统基本性能测试 | 第43-52页 |
| 4.1 排烟系统性能测试 | 第43-47页 |
| 4.2 氧化锆传感器与顺磁式氧分析仪性能测试 | 第47-49页 |
| 4.3 多路并联热释放速率测试系统可行性分析 | 第49-51页 |
| 4.3.1 多路并联测试装置模型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4.3.2 多路并联测试系统的同步性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五章 利用标准燃烧物进行火灾实验 | 第52-82页 |
| 5.1 利用液体可燃物进行火灾实验 | 第52-67页 |
| 5.1.1 液体可燃物的燃烧机理 | 第52-53页 |
| 5.1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3-63页 |
| 5.1.3 实验重复性分析 | 第63-67页 |
| 5.2 利用固体可燃物进行火灾实验 | 第67-81页 |
| 5.2.1 固体可燃物的燃烧机理 | 第67页 |
| 5.2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7-77页 |
| 5.2.3 实验重复性分析 | 第77-81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| 第六章 模拟列车火灾实验 | 第82-92页 |
| 6.1 模拟列车车厢的制备 | 第82-83页 |
| 6.2 可燃物为液体时的实验结果分析 | 第83-87页 |
| 6.3 可燃物为固体时的实验结果分析 | 第87-91页 |
| 6.4 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| 第七章 数值模拟 | 第92-101页 |
| 7.1 FDS软件简介 | 第92页 |
| 7.2 多路并联热释放速率测试系统模型的建立 | 第92-94页 |
| 7.3 模拟结果分析 | 第94-99页 |
| 7.3.1 烟气外溢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| 第94-98页 |
| 7.3.2 排烟管道内风速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| 第98-99页 |
| 7.4 本章小结 | 第99-101页 |
|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101-103页 |
| 8.1 主要结论 | 第101-102页 |
| 8.2 创新点 | 第102页 |
| 8.3 工作展望 | 第102-10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3-106页 |
|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06-107页 |
| 致谢 | 第107-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