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LiNi_(0.5)Mn_(1.5)O_4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 | 第12-13页 |
1.2 常见LiNi_(0.5)Mn_(1.5)O_4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概述 | 第13-15页 |
1.2.1 固相法 | 第13-14页 |
1.2.2 溶胶-凝胶法 | 第14页 |
1.2.3 共沉淀法 | 第14-15页 |
1.2.4 非常规合成方法 | 第15页 |
1.3 尖晶石LiNi_(0.5)Mn_(1.5)O_4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3.1 掺杂 | 第15-16页 |
1.3.2 表面修饰 | 第16页 |
1.4 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器材 | 第18-24页 |
2.1 化学试剂和仪器 | 第18-20页 |
2.2 材料表征 | 第20-24页 |
2.2.1 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20页 |
2.2.3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20-21页 |
2.2.4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1-24页 |
2.2.4.1 极片制备和电池装配 | 第22-23页 |
2.2.4.2 纽扣电池测试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CTAB对LiNi_(0.5)Mn_(1.5)O_4正极材料优化研究 | 第24-36页 |
3.1 引言 | 第24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24-25页 |
3.3 LiNi_(0.5)Mn_(1.5)O_4正极材料的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25-29页 |
3.3.1 晶体结构分析 | 第25-27页 |
3.3.2 SEM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4 电化学性能研究分析 | 第29-35页 |
3.4.1 充放电测试与分析 | 第29-33页 |
3.4.2 循环伏安法(CV)测试结果分析讨论 | 第33-3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LiNi_(0.5)Mn_(1.5)O_4材料的共沉淀控制和CTAB辅助水热法制备 | 第36-54页 |
4.1 引言 | 第36-37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37-38页 |
4.3 LiNi_(0.5)Mn_(1.5)O_4正极材料的测试结果与讨论 | 第38-42页 |
4.3.1 晶体结构的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3.2 SEM分析 | 第39-42页 |
4.4 电化学性能研究分析 | 第42-51页 |
4.4.1 循环伏安(CV)测试与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4.2 充放电测试与分析 | 第44-51页 |
4.5 共沉淀法制备LiNi_(0.5)Mn_(1.5)O_4的机理讨论 | 第51-5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不同沉淀剂在共沉淀法制备LiNi_(0.5)Mn_(1.5)O_4正极材料中的影响 | 第54-68页 |
5.1 引言 | 第54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54-55页 |
5.2.1 材料制备 | 第54页 |
5.2.2 电池组装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54-55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5-60页 |
5.3.1 前驱体制备分析 | 第55-56页 |
5.3.2 晶体结构的分析 | 第56-58页 |
5.3.3 SEM分析 | 第58-60页 |
5.4 电化学性能研究分析 | 第60-66页 |
5.4.1 循环伏安法(CV)测试分析 | 第60-63页 |
5.4.2 充放电测试与分析 | 第63-6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