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亚区域合作框架下的中越关系
| 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一、选题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| 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| 三、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四、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6-17页 |
| 第一章 东亚区域合作框架及发展进程 | 第17-24页 |
| 第一节 东亚区域合作框架 | 第17-19页 |
| 一、东亚区域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| 二、东亚区域合作框架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节 东亚区域合作发展进程 | 第19-23页 |
| 一、东盟的整合 | 第19-20页 |
| 二、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启动 | 第20-21页 |
| 三、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发展 | 第21-23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第二章 中越关系发展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4-35页 |
| 第一节 中越关系的发展进程 | 第24-28页 |
| 一、1991年前中越关系发展进程 | 第24-25页 |
| 二、1991年至今中越关系发展进程 | 第25-28页 |
| 第二节 中越关系发展取得的成就 | 第28-32页 |
| 一、政治关系 | 第28-29页 |
| 二、经贸合作 | 第29-32页 |
| 三、安全领域 | 第32页 |
| 四、文化层面 | 第32页 |
| 第三节中越关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4页 |
| 一、南海争端 | 第32-33页 |
| 二、经贸问题 | 第33-34页 |
| 三、越方因素 | 第34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三章 中越的东亚区域合作政策 | 第35-48页 |
| 第一节 中越关系的影响因素 | 第35-42页 |
| 一、区域内—东盟因素 | 第35-38页 |
| 二、区域外—美国因素 | 第38-42页 |
| 第二节 越南的东亚区域合作政策 | 第42-44页 |
| 一、越南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| 第42-43页 |
| 二、越南的区域合作政策 | 第43-44页 |
| 第三节 中国的东亚区域合作政策 | 第44-47页 |
| 一、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| 第44-45页 |
| 二、中国的区域合作政策 | 第45-47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四章 东亚区域合作与中越关系 | 第48-55页 |
| 第一节 东亚区域合作与中越关系的相互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一、东亚区域合作对中越关系的影响 | 第48页 |
| 二、中越关系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第二节 东亚区域合作框架下的中越关系走向 | 第49-51页 |
| 一、中越两国在各自对外战略中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| 二、中越关系走势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第三节 东亚区域合作框架下的中越关系发展建议 | 第51-54页 |
| 一、政治伙伴,夯实基础,互信互助 | 第51-52页 |
| 二、经贸合作,战略对接,互利共赢 | 第52-53页 |
| 三、安全领域,应对分歧,思路清晰 | 第53-54页 |
| 四、文化层面,强化认同,传承友谊 | 第54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结语 | 第55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