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中国道德治理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研究对象、目的及创新和重难点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对象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8-9页 |
1.1.3 理论创新点 | 第9页 |
1.1.4 本文研究的重难点 | 第9-10页 |
1.2 道德治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1.2.1 关于道德治理研究的数据分析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关于道德治理的主要研究成果 | 第12-14页 |
1.2.3 国外关于道德治理的思想理论 | 第14-15页 |
1.2.4 关于国内外对道德治理研究的理论总结 | 第15-16页 |
1.3 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篇章结构 | 第16-18页 |
1.3.1 文章的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3.2 文章写作的结构安排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道德治理的基础理论 | 第18-30页 |
2.1 道德治理的概念分析及其功能特点 | 第18-24页 |
2.1.1 道德治理的概念分析 | 第18-22页 |
2.1.2 道德治理的内容与功能 | 第22-24页 |
2.2 道德治理的价值取向及其治理框架 | 第24-30页 |
2.2.1 价值取向的本质内涵 | 第24-25页 |
2.2.2 道德治理的价值取向 | 第25-26页 |
2.2.3 道德治理的实施框架 | 第26-30页 |
第三章 当代中国道德治理的价值取向 | 第30-44页 |
3.1 当代中国国家道德治理的价值取向 | 第30-34页 |
3.1.1 国家道德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 | 第30-32页 |
3.1.2 国家权力运行的德性价值取向 | 第32-33页 |
3.1.3 国家制度伦理的规范价值取向 | 第33-34页 |
3.2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治理的价值取向 | 第34-39页 |
3.2.1 社会公共道德的价值取向 | 第35-36页 |
3.2.2 市场经济伦理的价值取向 | 第36-37页 |
3.2.3 社会权力道德的价值取向 | 第37-39页 |
3.3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治理的价值取向 | 第39-44页 |
3.3.1 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| 第39-40页 |
3.3.2 现代公民权利道德的价值取向 | 第40-42页 |
3.3.3 现代公民美德的理想价值取向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当代中国道德治理的价值实施路径 | 第44-56页 |
4.1 国家道德治理的价值实施路径 | 第44-48页 |
4.1.1 转变治国理政模式,倡导和谐发展新理念 | 第44-45页 |
4.1.2 坚持科学民主执政,防止公权力德性异化 | 第45-46页 |
4.1.3 完善制度正义建设,实现公共善的最大化 | 第46-48页 |
4.2 社会道德治理的价值实施路径 | 第48-51页 |
4.2.1 营造善良社会环境,引领社会公德发展 | 第48-49页 |
4.2.2 引导市场伦理机制,践行人民功利主义 | 第49-50页 |
4.2.3 合理发展民间组织,发挥道德治理功能 | 第50-51页 |
4.3 公民道德治理的价值实施路径 | 第51-56页 |
4.3.1 培育现代公民道德,强化主体德性意识 | 第51-52页 |
4.3.2 正当行使公民权利,养成公共理性精神 | 第52-53页 |
4.3.3 弘扬公共文明精神,提升公民崇高美德 | 第53-56页 |
结束语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