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摄食选择性的基础研究
前言 | 第1-10页 |
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海参摄食选择的研究进展 | 第14-29页 |
1 刺参养殖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养殖方式 | 第14-15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15-16页 |
·生物学、生态学基础研究薄弱 | 第15页 |
·养殖工艺落后,池塘布局不合理 | 第15页 |
·过度利用潮间带资源,破坏潮间带生态系统 | 第15-16页 |
2 刺参的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 | 第16-17页 |
·刺参的生物学特征 | 第16页 |
·刺参的生态学特征 | 第16-17页 |
3 海参的摄食和运动 | 第17-23页 |
·海参的摄食和运动器官 | 第17-18页 |
·水管系统 | 第17页 |
·海参的触手 | 第17-18页 |
·海参的管足 | 第18页 |
·海参的食性 | 第18-20页 |
·海参的摄食行为 | 第20页 |
·海参摄食选择 | 第20-23页 |
·海参对沉积物颗粒的选择 | 第21-22页 |
·海参对食物斑块的选择 | 第22-23页 |
4 海参标志技术 | 第23-25页 |
·概述 | 第23-24页 |
·海参标记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基因标记 | 第24页 |
·外部标记 | 第24页 |
·化学标记 | 第24-25页 |
·海参的标记部位—骨片 | 第25页 |
5 研究目的、技术路线、预期成果、创新性 | 第25-27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5-26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6页 |
·预期成果 | 第26页 |
·创新性 | 第26-27页 |
6 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刺参摄食和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| 第29-43页 |
1 前言 | 第29页 |
2 材料和方法 | 第29-31页 |
·材料 | 第29-30页 |
·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麻醉 | 第30页 |
·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 | 第30页 |
·扫描电镜观察 | 第30页 |
·透射电镜观察 | 第30-31页 |
·刺参运动、摄食的观察 | 第31页 |
3 结果 | 第31-39页 |
·触手 | 第31-35页 |
·扫描电镜观察 | 第31-32页 |
·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 | 第32-34页 |
·透射电镜观察 | 第34-35页 |
·口咽 | 第35页 |
·管足 | 第35-38页 |
·扫描电镜观察 | 第35-37页 |
·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 | 第37页 |
·透射电镜观察 | 第37-38页 |
·刺参摄食、运动观察 | 第38-39页 |
4 讨论 | 第39-42页 |
5 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刺参对沉积物粒度、有机物和食物斑块的选择 | 第43-62页 |
1 前言 | 第43-44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51页 |
·材料 | 第44-46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44页 |
·沉积物成分的来源 | 第44-45页 |
·食物斑块的配制 | 第45页 |
·粪便取样方法 | 第45-46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46-49页 |
·刺参对沉积物粒度的选择 | 第46-47页 |
·刺参对食物中有机物的选择 | 第47-48页 |
·刺参对不同食物斑块的选择 | 第48-49页 |
·摄食偏好性的测度 | 第49-50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50-51页 |
3 结果 | 第51-58页 |
·刺参对沉积物粒度的选择 | 第51-55页 |
·刺参对沉积物中颗粒有机物的选择 | 第55页 |
·刺参对食物斑块的选择 | 第55-58页 |
4 讨论 | 第58-61页 |
·刺参对沉积物粒度的选择 | 第58-59页 |
·刺参对沉积物颗粒有机物的选择 | 第59-60页 |
·刺参对食物斑块的选择 | 第60-61页 |
5 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四章 刺参摄食选择的野外调查 | 第62-74页 |
1 前言 | 第62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62-65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62-63页 |
·野外调查采样地 | 第63-64页 |
·日照前三岛 | 第63页 |
·青岛胶州湾 | 第63-64页 |
·烟台养殖围堰 | 第64页 |
·粒度分析 | 第64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64-65页 |
3 结果 | 第65-70页 |
·野外调查中肠道内含物与表层沉积物粒度的比较 | 第65-68页 |
·自然沉积物粒度与刺参分布 | 第68-70页 |
4 讨论 | 第70-72页 |
5 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五章 荧光标记——刺参行为的研究方法 | 第74-93页 |
1 前言 | 第74-75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75-78页 |
·材料 | 第75-76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75-76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7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76-78页 |
·ALC的染色能力及其对刺参生长的影响 | 第76-77页 |
·ALC对刺参酶活力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·钙黄绿素对刺参酶活力的影响 | 第78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78页 |
3 结果 | 第78-89页 |
·荧光染料的着色部位 | 第78-79页 |
·ALC的着色能力 | 第79-81页 |
·ALC对刺参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| 第81-85页 |
·ALC对刺参组织匀浆酶活力的影响 | 第85-87页 |
·ALC对SOD酶活性的影响 | 第85页 |
·ALC对CAT酶活性的影响 | 第85-86页 |
·ALC对GSH-Px酶活性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·钙黄绿素对对刺参组织匀浆酶活力的影响 | 第87-89页 |
·钙黄绿素对刺参组织匀浆SOD酶活性的影响 | 第87页 |
·钙黄绿素对刺参组织匀浆CAT酶活性的影响 | 第87-89页 |
·钙黄绿素对刺参组织匀浆GSH-Px酶活性的影响 | 第89页 |
4 讨论 | 第89-92页 |
5 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3-95页 |
1 总结 | 第93-94页 |
2 存在问题 | 第94页 |
3 研究展望 | 第94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103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、专利 | 第103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-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