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移动通信论文

新型高容量无线自组织联网技术的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本文创新点第13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3-15页
第二章 现有高容量联网技术分析第15-24页
    2.1 介质访问控制第15-17页
    2.2 高容量联网基础理论第17页
    2.3 高容量联网算法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信道分配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功率控制第19-22页
    2.4 高容量联网协议第22页
    2.5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2-23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3-24页
第三章 一发两收多信道联网协议的设计第24-44页
    3.1 一发两收多信道多接口方案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一发两收方案的设计动机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一发两收多信道多接口方案概览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单播方案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广播方案第31页
    3.2 信道分配算法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网络模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VCCA算法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HCA算法第37-39页
    3.3 功率控制算法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本思想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PPC算法描述第41-4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四章 一发两收多信道联网协议的实现第44-74页
    4.1 一发两收多信道联网协议分析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协议概述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报文处理和路由维护第47-48页
    4.2 TinyOS对一发两收多信道联网协议的支持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TinyOS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链路层支持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网络层支持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多信道支持第51-53页
    4.3 协议架构的实现第53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nesC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协议架构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路由模块的设计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第59-60页
    4.4 路由模块的实现第60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路由表的实现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路由控制报文的实现第64-68页
    4.5 数据传输模块的实现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传输数据包的实现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转发算法的实现第69-71页
    4.6 一发两收多信道联网协议的若干属性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稳定性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无环路属性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最短路径原则第72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72-74页
第五章 实验结果展示与性能分析第74-86页
    5.1 实验平台介绍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TOSSIM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TelosB第76页
    5.2 一发两收多信道联网协议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6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路由模块的性能分析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一发两收多信道联网协议的性能分析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与其它相关协议的比较第84-85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85-86页
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6-88页
    6.1 全文工作总结第86-87页
    6.2 未来展望第87-88页
致谢第88-89页
参考文献第89-9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2-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等离子体对数字微波通信影响的研究
下一篇:基于声光处理的宽带雷达信号相关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