靳三针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卒中后球麻痹的优效性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| 第10-27页 |
1 中医对卒中后球麻痹的认识 | 第10-18页 |
1.1 古代医家对卒中后球麻痹的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1.1 古文献中对卒中后球麻痹症状的描述 | 第10页 |
1.1.2 古文献中对卒中后球麻痹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0-11页 |
1.1.3 古文献中对卒中后球麻痹治疗的记载 | 第11-12页 |
1.2 现代医家对卒中后球麻痹的中医方面的研究 | 第12-18页 |
1.2.1 中医辨证治疗 | 第13-15页 |
1.2.2 中成药的运用 | 第15页 |
1.2.3 针灸治疗进展 | 第15-18页 |
1.2.4 中医其他理疗方法 | 第18页 |
2 西医对卒中后球麻痹的认识 | 第18-27页 |
2.1 球麻痹的分类、病因及表现 | 第18-19页 |
2.2 吞咽的生理过程 | 第19-20页 |
2.3 卒中后球麻痹的病理机制 | 第20-22页 |
2.4 吞咽功能的评估 | 第22-24页 |
2.5 现代医学治疗卒中后球麻痹康复治疗进展 | 第24-27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27-36页 |
1 资料与方法 | 第27-32页 |
1.1 病例来源 | 第27页 |
1.2 分组方法 | 第27页 |
1.3 一般资料 | 第27-29页 |
1.4 病例选择 | 第29-30页 |
1.4.1 诊断标准 | 第29页 |
1.4.2 纳入标准 | 第29-30页 |
1.4.3 排除标准 | 第30页 |
1.4.4 剔除与脱落标准 | 第30页 |
1.5 治疗方法 | 第30-31页 |
1.6 评定指标 | 第31-32页 |
1.7 统计学方法 | 第32页 |
2 研究结果 | 第32-36页 |
2.1 3 周后评定 | 第32-35页 |
2.2 3 月后评定 | 第35-36页 |
第三部分 讨论 | 第36-42页 |
1 卒中后球麻痹的病因病机 | 第36-37页 |
2 卒中后球麻痹治则的探讨 | 第37页 |
3 靳三针的取穴原理 | 第37-38页 |
4 配穴的选择 | 第38-39页 |
5 靳三针作用的机制 | 第39-40页 |
6 研究结果 | 第40页 |
7 不足及展望 | 第40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1页 |
缩略词表 | 第51-52页 |
综述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进展 | 第52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