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--金属材料论文

晶粒取向分布对金属板材拉深制耳、筒壁厚度及失稳影响的分析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引言第8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横观各向同性板材拉深变形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正交各向异性板材拉深变形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拉深失稳第13-15页
第二章 微结构理论和取向分布函数第15-47页
    2.1 微结构理论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金属板材微结构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晶粒的取向分布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织构的表示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织构系数的测量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取向分布函数第21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取向分布函数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织构系数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算例第28-31页
    2.3 立方晶粒各向同性材料弹性本构关系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于Voigt模型的各向同性材料弹性本构关系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基于Reuss模型的各向同性材料弹性本构关系第34-35页
    2.4 立方晶粒正交板材弹性本构关系第35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基于Voigt模型的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弹性本构关系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基于Reuss模型的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弹性本构关系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算例第42-43页
    2.5 屈服函数第43-47页
第三章 横观各向同性板材拉深制耳分析第47-71页
    3.1 正交材料塑性本构分解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理论依据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塑性本构分解第49-51页
    3.2 杯高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于平面应变假设的杯高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平面应力假设的杯高第53-55页
    3.3 杯壁厚度分析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于平面应变假设的杯壁厚度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基于平面应力假设的杯壁厚度第55-59页
    3.4 拉深过程中破裂分析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法兰区应变分布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法兰区应力分布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筒壁传力区的承载能力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厚度异性指数第63-65页
    3.5 算例与结论第65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杯高变化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杯壁厚度变化第67-71页
第四章 正交各向异性板材拉深制耳分析第71-97页
    4.1 杯高分析第7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基于平面应变假设的杯高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基于平面应力假设的杯高第72-82页
    4.2 杯壁厚度分析第82-86页
    4.3 算例和结论第86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杯高分析第86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杯壁厚度增量第92-97页
第五章 拉深失稳第97-118页
    5.1 立方晶粒各向同性板材法兰区弹性失稳第97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弹性阶段法兰区受力分析第97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弹性阶段法兰区应力应变分析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法兰区弹性失稳的能量法分析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弹性失稳的必要条件第104页
    5.2 立方晶粒各向同性板材的法兰区塑性失稳第104-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材料的硬化模型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塑性阶段法兰区应力应变分析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切向应力释放能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法兰区弯曲功第109-112页
    5.3 立方晶粒各向同性板材拉深失稳算例第112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拉深实验参数第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拉深失稳弹性可能性分析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拉深失稳塑性分析第114-117页
    5.4 立方晶粒正交板材的法兰区失稳分析第117-118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8-120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18-119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119-120页
致谢第120-121页
参考文献第121-129页
附录第129-134页
    附录A 转动张量的Roe的表示第129-133页
    附录B 四阶张量Voigt Notation形式第133-134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4页

论文共13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时滞脉冲生物动力系统的动力学研究
下一篇:含稀有气体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理论计算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