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环境植物学论文

不同流速下沉水植物对于底泥再悬浮的影响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9-24页
    1.1 研究意义第9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湖泊生态的重要性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西湖生态的重要性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西湖沉水植物恢复的重要性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研究的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沉水植物对于湖泊生态的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流速、沉水植物以及底泥耦合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流速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第16-19页
    1.3 区域研究与治理现状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区域研究现状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区域治理现状第19-21页
    1.4 主要研究工作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本试验的特色和创新第22-23页
    1.5 技术路线第23-24页
第2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24-38页
    2.1 试验水体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引水工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小南湖第25-26页
    2.2 参数的测定方法与仪器第26页
    2.3 小南湖底泥第26-28页
    2.4 沉水植物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苦草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菹草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黑藻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狐尾藻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沉水植物的调查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沉水植物的采集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7 沉水植物的选择第34页
    2.5 试验装置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循环式直流水槽简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循环式直流水槽工作原理第35页
    2.6 菹草与苦草试验方法及监测指标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前期准备阶段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植物定植阶段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试验阶段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4 监测指标及方法第36页
    2.7 黑藻与狐尾藻试验方法及监测指标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前期准备阶段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植物定植阶段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7.3 试验阶段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7.4 监测指标及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2.8 小结第37-38页
第3章 湖区现场调查第38-45页
    3.1 小南湖水域水深调查第38-39页
    3.2 小南湖沉水植物调查第39-40页
    3.3 小南湖水域流速调查第40-42页
    3.4 沉水植物区域与非沉水植物区域的比较第42-43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43-45页
第4章 苦草与菹草对于底泥再悬浮的抑制第45-51页
    4.1 实验目的第45页
    4.2 实验条件第45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不同流速下苦草和菹草对水体浊度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不同流速下苦草和菹草对水体总氮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不同流速下苦草和菹草对水体总磷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苦草和菹草对浊度的影响讨论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菹草和苦草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讨论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抑制效果讨论第49页
    4.5 水质参数变化对沉水植物以及水体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浊度的变化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总氮变化对水体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总磷变化对水体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 4.6 结论第50-51页
第5章 黑藻与狐尾藻对于底泥再悬浮的抑制第51-58页
    5.1 实验目的第51页
    5.2 实验条件第51页
    5.3 实验结果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不同流速下黑藻和狐尾藻对总悬浮固体和浊度的影响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不同流速下黑藻和狐尾藻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5.4 讨论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黑藻和狐尾藻对总悬浮固体和浊度的影响讨论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黑藻和狐尾藻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讨论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抑制效果讨论第55-56页
    5.5 水质参数变化对沉水植物以及水体的影响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浊度的变化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总氮变化对水体的影响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总磷的变化对水体的影响第56页
    5.6 结论第56-58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8-61页
    6.1 结果与结论第58-59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云制造的起重机协同设计平台研究与开发
下一篇:MS结合PAS技术快速制备SiGe合金及其热电性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