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1页 |
第一部分 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概述 | 第11-19页 |
一、业主委员会的概念与特点 | 第11-12页 |
(一) 业主委员会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(二) 业主委员会的特点 | 第12页 |
二、业主委员会的法律性质 | 第12-15页 |
(一) 关于业主委员会法律性质的学说 | 第12-14页 |
(二) 笔者的观点 | 第14-15页 |
三、业主委员会和相关组织的法律关系 | 第15-17页 |
(一) 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的法律关系 | 第15-16页 |
(二) 业主委员会与居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律关系 | 第16页 |
(三) 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的法律关系 | 第16-17页 |
四、我国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在理论中存在的几种分歧 | 第17-19页 |
第二部分 业主委员会具有民事诉讼地位的法理分析 | 第19-27页 |
一、业主委员会作为诉讼当事人的法理基础 | 第19-22页 |
(一) 当事人理论 | 第19-20页 |
(二) 业主委员会具有当事人能力 | 第20-22页 |
二、业主委员会作为正当当事人的法理基础 | 第22-27页 |
(一) 正当当事人理论 | 第22-23页 |
(二) 业主委员会是正当当事人 | 第23-27页 |
第三部分 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的比较研究 | 第27-32页 |
一、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业主委员会的民事诉讼地位 | 第27-28页 |
(一) 美国的相关规定 | 第27页 |
(二) 我国香港地区的相关规定 | 第27-28页 |
二、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业主委员会的民事诉讼地位 | 第28页 |
(一) 法国的相关规定 | 第28页 |
(二) 德国的相关规定 | 第28页 |
(三) 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 | 第28页 |
三、日本业主委员会的民事诉讼地位 | 第28-29页 |
四、两大法系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的比较研究 | 第29-32页 |
(一) 业主管理团体的模式 | 第29-30页 |
(二) 管理团体的法人化趋势 | 第30-32页 |
第四部分 我国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的现实考察 | 第32-38页 |
一、我国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的立法现状 | 第32-34页 |
(一) 《物权法》中没有关于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的相关规定 | 第32页 |
(二) 国务院《物业管理条例》中没有关于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的相关规定 | 第32-33页 |
(三) 地方法规中关于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的相关规定 | 第33-34页 |
二、我国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在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7页 |
(一) 各地法院在业主委员会相关案件判决方面的分歧 | 第34-35页 |
(二) 各地在关于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的法律规定方面的分歧 | 第35-37页 |
三、赋予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在法律实务上的依据 | 第37-38页 |
第五部分 确立我国业主委员会民事诉讼地位的构想 | 第38-43页 |
一、明确赋予业主委员会以民事诉讼地位 | 第38-39页 |
二、确认业主委员会的民事诉讼主体地位 | 第39-40页 |
三、业主委员会行使诉权的范围 | 第40-42页 |
四、规范业主委员会运作程序措施 | 第42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注释 | 第44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