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铁炭法及其强化技术处理供水厂进水突发性Cr(Ⅵ)污染的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城镇供水厂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第15-16页
    1.3 水体中铬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水体中铬污染的来源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水体中铬污染的危害第16-17页
    1.4 六价铬污染处理方法第17-20页
    1.5 铁炭法的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1.6 电解及超声强化铁炭法研究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电解强化铁炭法研究现状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超声强化铁炭法研究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1.7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7.1 研究目的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7.2 研究内容第24-25页
第二章 铁炭法处理饮用水中六价铬污染的实验研究第25-36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5-26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及装置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材料预处理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第26-28页
    2.3 分析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2.4 铁炭法处理饮用水中六价铬污染的条件实验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投加量对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铁碳质量比对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反应时间对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pH对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反应温度对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初始浓度对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7 活性炭粒径对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三章 铁炭法处理六价铬污染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分析第36-54页
    3.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6-37页
    3.2 分析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3.3 表观动力学分析第38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动力学方程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表观动力学模型的确定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表观速率常数与投加量的关系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表观速率常数与pH关系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表观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第43-46页
    3.4 表征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SEM结果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XRD结果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3.5 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情况第49页
    3.6 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情况第49-51页
    3.7 铁炭法去除饮用水中六价铬污染的机理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52-54页
第四章 铁炭法处理六价铬污染的连续运行实验研究第54-60页
    4.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4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及装置第54-55页
    4.3 分析方法第55-56页
    4.4 连续运行实验结果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4.5 应用前景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处理工艺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原料成本分析第59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五章 铁炭法处理饮用水中六价铬污染的强化实验研究第60-68页
    5.1 强化原理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电解强化原理分析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超声波强化原理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5.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61页
    5.3 实验方法及装置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实验材料预处理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第62-63页
    5.4 电解强化试验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电压强度对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5.5 超声波强化试验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超声波功率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5.6 强化铁炭法表观动力学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结论第68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7-79页
致谢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混合配体体系构筑的配位聚合物及其性质研究
下一篇:宜兴市降雨径流水质特性及雨水生态处理效能研究与方案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