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1 绪论 | 第12-18页 |
·课题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图像加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章节安排 | 第17-18页 |
2 DNA 密码理论基础介绍 | 第18-24页 |
·DNA 计算 | 第18-20页 |
·DNA 计算的发展 | 第18页 |
·DNA 计算的基本原理 | 第18-19页 |
·DNA 计算中DNA 分子结构 | 第19页 |
·DNA 计算的优点 | 第19-20页 |
·DNA 密码 | 第20-24页 |
·DNA 密码的形成与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·DNA 密码与传统密码学的关系 | 第22-23页 |
·DNA 密码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| 第23-24页 |
3 混沌理论介绍 | 第24-31页 |
·混沌的起源 | 第24-25页 |
·混沌的定义 | 第25-26页 |
·混沌运动的基本特征 | 第26页 |
·本文涉及到的混沌映射 | 第26-29页 |
·混沌理论与密码学的关系 | 第29-31页 |
4 一种基于DNA 序列与多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 | 第31-43页 |
·混沌序列的产生 | 第31-32页 |
·DNA 序列加密 | 第32页 |
·基于DNA 序列与多混沌映射的图像加密算法 | 第32-34页 |
·模拟结果 | 第34-35页 |
·置乱程度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置乱程度的定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置乱程度评价参数 | 第36-37页 |
·置乱程度的定量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安全性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密钥空间分析 | 第38页 |
·密钥灵敏性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灰度直方图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相关性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5 基于DNA 序列操作与多混沌映射的图像融合加密算法 | 第43-55页 |
·混沌序列的产生 | 第43-44页 |
·基于DNA 序列加法运算 | 第44-45页 |
·图像的DNA 编码与DNA 解码 | 第44页 |
·DNA 序列的加减运算 | 第44-45页 |
·算法描述 | 第45-47页 |
·实验仿真与置乱程度分析 | 第47-50页 |
·实验仿真 | 第47-49页 |
·置乱程度的定性分析 | 第49页 |
·置乱程度的定量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安全性分析 | 第50-53页 |
·密钥空间分析 | 第50页 |
·密钥灵敏性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抗统计攻击 | 第51-52页 |
·相邻像素的相关性 | 第52-53页 |
·与传统的图像融合加密算法的比较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6 基于DNA 子序列运算的图像加密方法 | 第55-70页 |
·DNA 子序列运算 | 第55-57页 |
·算法设计 | 第57-63页 |
·混沌序列的产生 | 第57页 |
·DNA 子序列的产生 | 第57-58页 |
·删除运算 | 第58页 |
·转位运算 | 第58页 |
·延长与截取运算 | 第58页 |
·取补运算 | 第58-59页 |
·插入运算 | 第59页 |
·基于DNA 子序列运算的图像加、解密过程 | 第59-63页 |
·模拟结果和安全性分析 | 第63-68页 |
·模拟结果 | 第63-64页 |
·置乱程度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密钥空间分析 | 第65页 |
·密钥灵敏性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灰度直方图分析 | 第66-67页 |
·相关性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与其他图像加密算法的比较 | 第68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70-73页 |
·总结 | 第70-71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| 第70-71页 |
·算法的不足与改进 | 第71页 |
·展望 | 第71-73页 |
·基于电子模拟DNA 生物实验的密码方法 | 第71页 |
·基于DNA 编码的密码方法 | 第71-72页 |
·DNA 密码与现存的密码方法结合使用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