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引言(绪论) | 第9-11页 |
1.1 选题的学术意义 | 第9页 |
1.2 关于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| 第9页 |
1.3 本文探索目标 | 第9-10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2 现实主义美术兴起于中国的原由 | 第11-13页 |
3 蒋兆和先生的生平与艺术经历 | 第13-16页 |
3.1 蒋兆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及经历 | 第13-14页 |
3.2 蒋兆和水墨人物画形成原因 | 第14-16页 |
4 直面人生——蒋兆和水墨人物画作品解读 | 第16-28页 |
4.1 《与阿Q像》作品语言要素解读 | 第16-20页 |
4.1.1 《与阿Q像》创作构思、背景 | 第17-18页 |
4.1.2 图式和造型特点 | 第18-19页 |
4.1.3 线、墨、色的结合运用 | 第19页 |
4.1.4 笔墨传达人物精神 | 第19-20页 |
4.2 《街头叫苦》作品语言要素解读 | 第20-23页 |
4.2.1 造型特点 | 第20-21页 |
4.2.2 笔、墨、色特点 | 第21-22页 |
4.2.3 图式分析 | 第22-23页 |
4.3 《一蓝春色卖遍人间》作品语言要素解读 | 第23-24页 |
4.3.1 作品创作背景 | 第23-24页 |
4.3.2 造型特点 | 第24页 |
4.3.3 笔墨特点 | 第24页 |
4.4 三件作品之比较分析 | 第24-25页 |
4.5 与西方现实主义作品之比较欣赏 | 第25-28页 |
5 蒋兆和水墨人物画在继承中创新 | 第28-31页 |
5.1 传承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顾恺之”以形写神”的形神论 | 第28页 |
5.2 传承“骨法用笔”的中国传统造型论 | 第28-29页 |
5.3 中西艺术取长补短的融合 | 第29-31页 |
6 蒋兆和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| 第31-36页 |
6.1 在当代人物画创作中产生的深刻影响 | 第31-35页 |
6.1.1 执着于”人文关怀”的现实主义精神 | 第31-35页 |
6.1.1.1 艺术要走向生活 | 第31-33页 |
6.1.1.2 艺术需要真情 | 第33-34页 |
6.1.1.3 艺术的个性化表达 | 第34-35页 |
6.2 真正的现实主义是创造个性语言的关键 | 第35-36页 |
7 蒋兆和现实主义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| 第36-38页 |
8 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
学术成果统计-作品、论文及专著发表 | 第41页 |
学术成果统计-展览及获奖 | 第41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