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一 古代“膜原”理论的发展变化分析 | 第10-40页 |
1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| 第10-13页 |
·医学史上“膜原”(募原)理论的成形 | 第10-11页 |
·文字学上“膜”、“募”(幕)、“原”的含义 | 第11-12页 |
·与历史因素结合分析“膜原”(募原)理论的成形 | 第12-13页 |
2 隋唐时期 | 第13-18页 |
·隋唐时期医学史上"膜原"理论的发展 | 第13-16页 |
·与"膜原"有关的"筋"、"肓"、"鬲"(膈)的文字学考证 | 第16-18页 |
·结合隋唐时期医学繁荣的社会因素分析"膜原"理论的发展 | 第18页 |
3 宋金元时期 | 第18-21页 |
·宋金元时期医学史上"膜原"理论的发展 | 第18-21页 |
·与"膜原"有关的古代病名——肥气、息贲、伏梁 | 第18-20页 |
·"膜原"生理病理研究的发展 | 第20-21页 |
·宋金元时期"膜""募"(幕)"原"的文字学考证 | 第21页 |
·结合宋金元社会发展因素讨论"膜原"理论的发展 | 第21页 |
4 明朝时期 | 第21-28页 |
·明朝医学史上"膜原理论"的飞跃性发展 | 第21-26页 |
·"膜原"的生理病理 | 第21-24页 |
·"膜原"相关疾病的治疗 | 第24-25页 |
·吴又可的"邪伏膜原"理论的创立 | 第25-26页 |
·明朝时期"脂"的文字学考证字义 | 第26-27页 |
·结合明朝的社会因素分析"膜原"理论的发展 | 第27-28页 |
5 清朝时期 | 第28-40页 |
·清朝时期"膜原"理论的发展状况 | 第28-37页 |
·"膜原"的生理形态及功能 | 第28-30页 |
·"膜"与"筋"的关系 | 第30-31页 |
·虚界"膜原"论之说 | 第31-32页 |
·对"膜原"相关病认识的发展 | 第32-33页 |
·"膜原"与营卫之气的关系 | 第33-34页 |
·"膜原"相关病的治疗方法 | 第34-37页 |
·清朝时期的相关文字学考证 | 第37-38页 |
·结合清朝时期的社会因素分析"膜原"理论的发展 | 第38-40页 |
二 "膜原"理论的现代研究概况 | 第40-44页 |
1 "膜原"(募原)理论的文献研究现况 | 第40-41页 |
·现代研究中关于"膜原"实质的观点 | 第40页 |
·"膜原"(募原)的生理病理以及证状主治 | 第40页 |
·"膜原"(募原)相关病的病理以及症状主治 | 第40-41页 |
·"膜原"(募原)理论的临床应用 | 第41页 |
2 "膜原"(募原)概念的文字学相关研究现况 | 第41-42页 |
小结 | 第42-44页 |
讨论 | 第44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7页 |
参考书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