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

成都市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对市民化的影响研究--以金牛区为例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1章 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 1.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问题的提出第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4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内容结构第15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16-17页
    1.5 研究创新第17-18页
第2章 理论基础、相关概念及指标体系建构第18-30页
    2.1 理论基础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拉尼斯-费景汉的二元经济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托达罗的劳动力迁移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配第-克拉克的产业结构演变定理第19页
    2.2 相关概念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关于农民工内涵的认识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关于市民化内涵的认识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关于就业稳定性内涵的认识第21页
    2.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1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就业稳定性研究综述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综述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关于农民工就业及就业稳定性与市民化的关系研究综述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简要述评第28-30页
第3章 研究设计第30-38页
    3.1 指标体系建构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已有的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与研究的视角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市民化指标体系设计与指标筛选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市民化指标体系构建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市民化指标权重确定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已有的就业稳定性评价指标、本研究选取的视角以及测量指标第33-35页
    3.2 研究假设第35-36页
    3.3 数据来源第36-38页
第4章 成都市金牛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市民化现状分析第38-47页
    4.1 成都市金牛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现状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农民工个体特征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农民工就业任期状况的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4.2 成都市金牛区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农民工经济层面的市民化状况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农民工文化层面的市民化状况分析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农民工政治层面的市民化状况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农民工社会层面的市民化状况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农民工心理层面的市民化状况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45-47页
第5章 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对市民化的影响分析第47-55页
    5.1 农民工就业任期稳定性对市民化影响的实证研究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模型的构建及变量说明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实证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结论与讨论第52-54页
    5.2 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6章 政策建议第55-60页
    6.1 微观的人力资本层面第55-56页
    6.2 中观的社会支持层面第56-58页
    6.3 宏观的政策制度及环境层面第58-60页
结论第60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7页
附录第67-7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气质性乐观、社会支持与自尊对中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
下一篇:媒介环境学视角下的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权缺失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