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知无线电网络的跨层设计分析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认知无线电背景介绍 | 第12-26页 |
·认知无线电概述 | 第12-14页 |
·认知无线电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·协作感知介绍 | 第15-18页 |
·基于能量探测的协作通信模型 | 第16-17页 |
·协作感知新技术 | 第17-18页 |
·频谱决定介绍 | 第18-20页 |
·频谱决定的概念 | 第18页 |
·频谱决定的步骤 | 第18-19页 |
·频谱决定的分类及具体模型 | 第19-20页 |
·频谱决定问题面临的挑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20页 |
·频谱转移 | 第20-24页 |
·频谱转换的定义 | 第20页 |
·频谱转换的步骤 | 第20-21页 |
·频谱转换的分类 | 第21-24页 |
·论文主要创新点 | 第24页 |
·论文内容安排 | 第24-25页 |
·本章参考文献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协作感知平台 | 第26-32页 |
·仿真流程 | 第26-28页 |
·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本章参考文献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跨层设计框架 | 第32-46页 |
·本章概述 | 第32页 |
·跨层设计的引入 | 第32-34页 |
·跨层设计系统模型 | 第34-35页 |
·传输层的队列模型 | 第35-38页 |
·马尔科夫链分析 | 第36页 |
·流控制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联合设计中的资源块分配优化 | 第38-41页 |
·跨层迭代算法 | 第41-42页 |
·跨层设计构架仿真 | 第42-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·本章参考文献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多天线频谱感知模型 | 第46-58页 |
·本章概述 | 第46页 |
·多天线感知模型的引入 | 第46-47页 |
·空间增益的利用 | 第47-48页 |
·合作策略 | 第47页 |
·多天线策略 | 第47-48页 |
·本章目标和创新点 | 第48页 |
·多天线系统模型 | 第48-51页 |
·多天线SVDM模型的实现 | 第51-53页 |
·相位调整 | 第51页 |
·SVDM性能分析 | 第51-53页 |
·性能仿真比较与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·本章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第五章 网络演算方法下的认知网络性能边界分析 | 第58-68页 |
·本章概述 | 第58页 |
·网络演算方法在认知网络的引入 | 第58-59页 |
·网络演算系统模型 | 第59页 |
·随机网络演算基础 | 第59-60页 |
·性能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用户随机服务曲线 | 第61-62页 |
·主用户和认知用户流的性能边界 | 第62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62-65页 |
·泊松业务模型 | 第62-63页 |
·主用户的结果 | 第63-64页 |
·认知用户流的结果 | 第64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·本章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68-70页 |
·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| 第68页 |
·下一步研究方向展望 | 第68-70页 |
附录 缩略语说明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