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2.3 相关文献述评 | 第17页 |
1.3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4 本文特色与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虚拟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| 第20-30页 |
2.1 虚拟经济内涵确定 | 第20-21页 |
2.2 虚拟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理论构建 | 第21-26页 |
2.2.1 虚拟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21页 |
2.2.2 虚拟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| 第21-25页 |
2.2.3 虚拟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| 第25-26页 |
2.3 虚拟经济统计指标显著性检验 | 第26-30页 |
2.3.1 显著性检验模型选择 | 第26-27页 |
2.3.2 显著性检验结果 | 第27-30页 |
第3章 虚拟经济发展状况综合测度 | 第30-36页 |
3.1 虚拟经济发展指数测算 | 第30-33页 |
3.1.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| 第30页 |
3.1.2 指标体系赋权方法选择及权重确定 | 第30-33页 |
3.1.3 虚拟经济发展指数合成 | 第33页 |
3.2 虚拟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| 第33-36页 |
第4章 虚拟经济发展指数的检验及应用 | 第36-44页 |
4.1 虚拟经济发展指数与社会融资规模关系研究 | 第36-39页 |
4.1.1 虚拟经济发展指数与社会融资规模趋势判断 | 第36-37页 |
4.1.2 虚拟经济发展指数与社会融资规模跨期相关性检验 | 第37-38页 |
4.1.3 虚拟经济发展指数与社会融资规模格兰杰因果检验 | 第38页 |
4.1.4 虚拟经济发展指数与社会融资规模脉冲响应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 虚拟经济发展指数与股票市场关联度分析 | 第39-40页 |
4.2.1 灰色关联度模型 | 第39-40页 |
4.2.2 虚拟经济发展指数与股票市场灰色关联度 | 第40页 |
4.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| 第40-44页 |
4.3.1 耦合协调度模型 | 第41-42页 |
4.3.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度 | 第42-44页 |
第5章 政策建议 | 第44-49页 |
5.1 编制虚拟经济发展指数监测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状况 | 第44-45页 |
5.2 设立虚拟经济统计监测部门系统监管虚拟经济发展 | 第45-46页 |
5.3 重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,引导虚拟经济适度发展 | 第46-47页 |
5.4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,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| 第47-49页 |
结论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