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创新点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导论 | 第16-46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6-20页 |
1.2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0-29页 |
1.2.1 经济全球化 | 第20-27页 |
1.2.2 跨国公司 | 第27-28页 |
1.2.3 伦理 | 第28-29页 |
1.2.4 跨国公司伦理 | 第29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29-40页 |
1.3.1 西方企业伦理 | 第29-32页 |
1.3.2 中国企业伦理 | 第32-36页 |
1.3.3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 | 第36页 |
1.3.4 跨国公司国际关系 | 第36-38页 |
1.3.5 跨国公司经营行为与本土伦理 | 第38-40页 |
1.4 研究方法、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| 第40-44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40-41页 |
1.4.2 研究思路 | 第41-43页 |
1.4.3 主要内容 | 第43-44页 |
1.5 创新与不足 | 第44-46页 |
1.5.1 创新之处 | 第44-45页 |
1.5.2 不足之处 | 第45-46页 |
2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行为与伦理冲突相关理论基础 | 第46-71页 |
2.1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理论 | 第46-50页 |
2.1.1 比较优势理论 | 第46-47页 |
2.1.2 垄断优势理论 | 第47页 |
2.1.3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| 第47-49页 |
2.1.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| 第49-50页 |
2.2 跨国公司伦理理论 | 第50-65页 |
2.2.1 企业伦理理论 | 第50-54页 |
2.2.2 国际关系理论 | 第54-59页 |
2.2.3 美国跨国公司伦理理论 | 第59-61页 |
2.2.4 跨国公司伦理的原则与特征 | 第61-65页 |
2.3 博弈理论 | 第65-71页 |
2.3.1 局中人 | 第68页 |
2.3.2 策略 | 第68-69页 |
2.3.3 效用函数 | 第69页 |
2.3.4 均衡 | 第69-71页 |
3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行为与伦理冲突表现及分析 | 第71-103页 |
3.1 问卷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| 第76页 |
3.2 问卷调查结果与发现 | 第76-81页 |
3.3 劳工标准冲突 | 第81-86页 |
3.4 管理伦理冲突 | 第86-87页 |
3.5 跨国公司与中国政府冲突 | 第87-95页 |
3.5.1 产权保护与限制技术转让 | 第88-91页 |
3.5.2 内部转移定价与逃避中国征税 | 第91-92页 |
3.5.3 商业贿赂 | 第92-95页 |
3.6 跨国公司与中国消费者冲突 | 第95-99页 |
3.6.1 跨国公司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与消费者民族情感 | 第96页 |
3.6.2 跨国公司忽略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| 第96-98页 |
3.6.3 跨国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 | 第98-99页 |
3.7 跨国公司与竞合者冲突 | 第99-103页 |
4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行为与伦理冲突引致动因研究 | 第103-117页 |
4.1 不同伦理文化传统的冲突 | 第103-108页 |
4.1.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| 第103-105页 |
4.1.2 伦理中轴与制度中轴 | 第105-106页 |
4.1.3 利益至上与伦理至上 | 第106-108页 |
4.1.4 贵和与竞争 | 第108页 |
4.2 经济利润与社会责任的矛盾 | 第108-113页 |
4.2.1 利润 | 第108-109页 |
4.2.2 企业社会责任 | 第109-110页 |
4.2.3 西方社会关于利润与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论 | 第110-112页 |
4.2.4 跨国公司忽视社会责任 | 第112-113页 |
4.3 外部伦理环境的欠缺 | 第113-117页 |
4.3.1 伴随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| 第113-115页 |
4.3.2 东道国缺乏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 | 第115-116页 |
4.3.3 缺乏一套国际商务体系的伦理制约机制 | 第116-117页 |
5 跨国公司与中国政府的伦理博弈 | 第117-130页 |
5.1 跨国公司与中国政府伦理博弈主体 | 第117-118页 |
5.1.1 中国政府 | 第117页 |
5.1.2 跨国公司 | 第117-118页 |
5.2 跨国公司与中国政府伦理博弈类型 | 第118-120页 |
5.3 跨国公司与中国政府伦理博弈模型 | 第120-124页 |
5.3.1 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| 第120页 |
5.3.2 伦理博弈模型 | 第120-122页 |
5.3.3 伦理博弈模型求解 | 第122-124页 |
5.4 跨国公司与中国政府伦理博弈分析 | 第124-130页 |
5.4.1 行为主体偏好 | 第124-126页 |
5.4.2 伦理博弈模型均衡 | 第126-130页 |
6 伦理博弈案例分析:苹果315事件 | 第130-139页 |
6.1 案例介绍 | 第130-135页 |
6.2 博弈分析 | 第135-137页 |
6.3 案例启迪 | 第137-139页 |
7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行为与伦理冲突的政策建议 | 第139-152页 |
7.1 跨国公司:解决伦理冲突的建议 | 第139-144页 |
7.1.1 企业道德自律 | 第139-140页 |
7.1.2 重视跨文化管理 | 第140-142页 |
7.1.3 在母国伦理与东道国伦理之间寻求平衡 | 第142-143页 |
7.1.4 提高企业管理者道德素质 | 第143-144页 |
7.2 中国政府:解决伦理冲突的建议 | 第144-148页 |
7.2.1 完善制度规范建设,加强劳动保障立法 | 第144-145页 |
7.2.2 构建高效的监管体系 | 第145-146页 |
7.2.3 加强政府职能作用 | 第146页 |
7.2.4 重视行业协会、消费者以及媒体舆论的作用 | 第146-148页 |
7.3 国际层面:建立一套普适性伦理规则 | 第148-152页 |
7.3.1 构建全球普适性伦理规则 | 第149-150页 |
7.3.2 建立一套有效的国际伦理制约机制 | 第150-152页 |
中外文参考文献 | 第152-161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| 第161-162页 |
一、发表文章 | 第161页 |
二、参加科研项目 | 第161-162页 |
致谢 | 第162-1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