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

HF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评述第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、内容和创新点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创新点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技术路线图第14-17页
第2章 票据业务风险的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7-23页
    2.1 票据业务概念及票据风险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票据的概念及分类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票据业务类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票据风险概念及主要种类第19-20页
    2.2 票据业务发展的理论基础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真实票据理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票据无因性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21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1-23页
第3章 HF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风险第23-35页
    3.1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概况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票据贴现业务规模占比较高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票据业务交易对手以中小企业为主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票据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票据业务电子化进程加快第25-26页
    3.2 HF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现状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HF银行票据业务授权管理情况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HF银行票据业务流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HF银行票据业务规模第28-30页
    3.3 HF银行票据业务存在问题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银行承兑汇票信用风险敞口较大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票据贴现资产风险上升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高级管理层对票据业务风险重视不够第31页
    3.4 HF银行票据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操作风险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道德风险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信用风险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利率风险第3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3-35页
第4章 HF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的发生机制及原因分析第35-47页
    4.1 HF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发生机制分析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变造真票及贴现逆操作产生操作风险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挪用票据和恶意公示催告产生道德风险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延时兑付和过渡信赖代理行产生信用风险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临时调整资产负债规模产生利率风险第39页
    4.2 HF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高发的原因探析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宏观因素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微观因素分析第42-46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5章 HF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第47-57页
    5.1 HF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对策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加强内部管理,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明确关键环节风险点,严格岗位操作要求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参与信用共享平台建设,审慎办理票据业务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实施电子商业汇票应用,杜绝票面风险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畅通沟通渠道,建立利率风险预测机制第52-54页
    5.2 HF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建议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建立人才保障机制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保障票据业务系统的安全管理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实施票据业务监督检查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完善票据业务法律制度第55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55-57页
结论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3页
致谢第63-65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XX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优化研究
下一篇:LJ农信社不良贷款攀升的原因及其治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