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11-14页 |
(一)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1-12页 |
(三)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(四)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3-14页 |
1.论文的创新 | 第13页 |
2.论文的不足 | 第13-14页 |
一、当代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发展演变 | 第14-19页 |
(一)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 | 第14-16页 |
(二) 美联储成立后的演变 | 第16-19页 |
1.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的成立 | 第16页 |
2.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不断丰富 | 第16-17页 |
3.独立性地位的确立 | 第17-19页 |
二、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组织结构与特征 | 第19-31页 |
(一) 联邦储备系统的组织结构 | 第19-26页 |
1.联储理事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 | 第19-21页 |
2.联邦储备银行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 | 第21-24页 |
3.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 | 第24-26页 |
(二) 联邦储备系统的特征 | 第26-31页 |
1.“分权制衡”的组织结构 | 第26-27页 |
2.具有高度的相对独立性 | 第27-31页 |
三、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功能 | 第31-40页 |
(一) FOMC制定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 | 第31-34页 |
1.会议文件的准备 | 第31-32页 |
2.货币政策决策过程 | 第32-34页 |
(二) FOMC执行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 | 第34-38页 |
1.联邦基金利率——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| 第34-35页 |
2.公开市场操作——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| 第35-36页 |
3.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| 第36-38页 |
(三)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功能 | 第38-40页 |
1.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| 第39页 |
2.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,监管金融机构的活动 | 第39页 |
3.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效和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 | 第39-40页 |
四、中美两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及对我国央行制度的启示 | 第40-48页 |
(一) 中美两国中央银行制度的比较 | 第40-44页 |
1.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方面的比较——独立性的比较 | 第40-42页 |
2.货币政策体系方面的比较——货币政策框架的比较 | 第42-44页 |
(二) 联邦储备系统的经验借鉴及完善我国中央行制度的启示 | 第44-48页 |
1.完善货币政策框架 | 第45-46页 |
2.建立以利率为主要渠道的传导机制,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| 第46页 |
3.扩大人民银行的自主权,增强政策制定时的独立性 | 第46页 |
4.注重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配合,注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 | 第46页 |
5.完善金融基础设施,建立高效的支付清算系统 | 第46-47页 |
6.履行央行职能时应广泛监督 | 第47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后记 | 第52-5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