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司法制度论文--法院论文--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论文

论我国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

中文摘要第4-6页
英文摘要第6-8页
引言第11-16页
    (一)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
    (二)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-16页
一、法院内部监督机制概述第16-21页
    (一) 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界分第16-17页
    (二) 完善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必要性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 防止司法腐败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实现司法公正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 保障司法独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4. 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5.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第20-21页
二、司法责任制下我国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第21-26页
    (一) 监督主体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 院庭长的审判监督管理权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审判委员会的宏观指导职能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 专业法官会议的业务咨询职能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4. 法官考评委员会的法官考评职能第21-22页
    (二) 监督方式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 院庭长全面程序型监督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审判委员会指导型监督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 专业法官会议的非常态化咨询型监督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 法官考评委员会综合考评型监督第23页
    (三) 监督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审判行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审判程序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 审判效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 审判质量第24页
    (四) 监督结果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 事中监督结果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 事后监督结果第24-26页
三、完善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第26-35页
    (一) 当前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缺陷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 监督主体理念的缺陷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 监督方式的运行缺陷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 监督内容缺乏可操作性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 监督机制缺乏联系无法保证效果第28-29页
    (二) 完善法院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原则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 遵循司法规律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 适度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 全面监督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(三) 完善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构想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 完善监督主体的理念性缺陷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完善监督方式的运行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 提升监督内容的可操作性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 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果第34-35页
结论第35-36页
参考文献第36-38页
附录第38-40页
后记第40-4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1页

论文共4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司法责任制下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探析
下一篇:人口外流背景下乡村社区空间变迁及规划策略研究--以保定市司徒村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