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污泥来源及处置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1.1 污泥来源和分类 | 第10页 |
1.1.2 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1.3 污泥处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1.2 污泥厌氧消化 | 第12-17页 |
1.2.1 污泥厌氧消化原理 | 第12-14页 |
1.2.2 污泥厌氧消化应用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3 污泥厌氧消化影响因素 | 第15-16页 |
1.2.4 污泥厌氧消化优缺点 | 第16-17页 |
1.3 污泥预处理现状 | 第17-20页 |
1.3.1 传统污泥预处理技术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.2 高含固污泥预处理技术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4 课题来源、研究目的、意义 | 第20-22页 |
1.4.1 课题来源 | 第20页 |
1.4.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2页 |
2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2-30页 |
2.1 研究内容 | 第22页 |
2.2 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2.3 污泥来源与性质 | 第23页 |
2.4 试验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4.1 热水解预处理试验 | 第23-24页 |
2.4.2 中、高温厌氧消化试验 | 第24页 |
2.5 分析项目和测定方法 | 第24-27页 |
2.5.1 相关项目的测定步骤 | 第24-25页 |
2.5.2 常规指标 | 第25页 |
2.5.3 VFA的测定 | 第25页 |
2.5.4 气体组分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5.5 BMP测定方法 | 第26-27页 |
2.6 试验装置与仪器 | 第27-30页 |
2.6.1 热水解试验装置 | 第27页 |
2.6.2 BMP试验装置 | 第27页 |
2.6.3 厌氧消化试验装置 | 第27-28页 |
2.6.4 试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| 第28-30页 |
3 温度对热水解预处理高含固污泥性质的影响及厌氧消化性能研究 | 第30-40页 |
3.1 温度对热水解预处理高含固污泥性质的影响 | 第30-35页 |
3.1.1 污泥流动性的变化 | 第30-31页 |
3.1.2 SS、VSS的变化 | 第31页 |
3.1.3 SCOD浓度及组分的变化 | 第31-34页 |
3.1.4 N的转化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2 BMP试验 | 第35-38页 |
3.2.1 产气状况 | 第35-37页 |
3.2.2 有机物降解情况 | 第37-38页 |
3.3 小结 | 第38-40页 |
4 热水解预处理高含固污泥的中温厌氧消化性能 | 第40-48页 |
4.1 厌氧消化效果 | 第40-44页 |
4.1.1 pH、碱度和氨氮变化 | 第40-42页 |
4.1.2 VFA的变化 | 第42-43页 |
4.1.3 污泥固体含量的变化 | 第43-44页 |
4.2 产气状况及特性 | 第44页 |
4.3 消化液指标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4 物料平衡计算 | 第45-47页 |
4.5 小结 | 第47-48页 |
5 热水解预处理高含固污泥的高温厌氧消化性能 | 第48-54页 |
5.1 厌氧消化效果 | 第48-50页 |
5.1.1 pH的变化 | 第48-49页 |
5.1.2 VFA的变化 | 第49-50页 |
5.1.3 碱度的变化 | 第50页 |
5.2 氨氮含量的变化 | 第50-51页 |
5.3 产气状况及特性 | 第51-52页 |
5.4 小结 | 第52-54页 |
6 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系统调研 | 第54-60页 |
6.1 背景资料 | 第54-55页 |
6.2 污泥处理系统概况 | 第55-57页 |
6.3 污泥消化性能分析 | 第57-60页 |
7 结论与建议 | 第60-62页 |
7.1 结论 | 第60-61页 |
7.2 建议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0页 |
附录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