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降雨条件下植被调控坡面水沙过程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引言 | 第11-15页 |
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1.2.1 降雨强度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 | 第11-12页 |
1.2.2 坡度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1.2.3 植被覆盖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 | 第13页 |
1.2.4 人工降雨与天然降雨的联系 | 第13-14页 |
1.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| 第14-15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15-18页 |
2.1 地理位置 | 第15页 |
2.2 地势地貌 | 第15-16页 |
2.3 气候特征 | 第16页 |
2.4 植被特征 | 第16-18页 |
3. 试验内容与方法 | 第18-23页 |
3.1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3.2 试验装置与设计 | 第18-20页 |
3.2.1 人工降雨试验装置 | 第18-19页 |
3.2.2 天然降雨径流小区设置 | 第19页 |
3.2.3 试验设计 | 第19-20页 |
3.3 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3.4 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3.4.1 人工降雨试验研究方法 | 第22页 |
3.4.2 天然降雨试验研究方法 | 第22-23页 |
4 人工降雨与天然降雨的降雨特性分析 | 第23-27页 |
4.1 雨滴直径的率定 | 第23-24页 |
4.2 降雨均匀度的测定 | 第24-25页 |
4.3 降雨能量的计算 | 第25-26页 |
4.4 小结 | 第26-27页 |
5 人工降雨坡面水沙过程分析 | 第27-40页 |
5.1 降雨强度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 | 第27-30页 |
5.1.1 降雨强度对坡面产流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5.1.2 降雨强度对坡面产沙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5.2 坡度对坡面水沙过程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5.2.1 坡度对坡面产流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5.2.2 坡度对坡面产沙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5.3 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产流过程 | 第32-35页 |
5.3.1 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总产流量分析 | 第32-33页 |
5.3.2 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产流过程分析 | 第33-35页 |
5.4 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产沙过程 | 第35-39页 |
5.4.1 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总产沙量分析 | 第35-37页 |
5.4.2 不同植被覆盖下坡面产沙过程分析 | 第37-39页 |
5.5 小结 | 第39-40页 |
6 天然降雨坡面产流过程分析 | 第40-48页 |
6.1 坡面总产流情况 | 第40-42页 |
6.2 不同坡面径流组分分析 | 第42-45页 |
6.2.1 地表径流分析 | 第42-43页 |
6.2.2 壤中流分析 | 第43-44页 |
6.2.3 坡面径流组分所占比例 | 第44-45页 |
6.3 坡面产流滞后特征 | 第45-46页 |
6.4 小结 | 第46-48页 |
7 不同降雨来源与等能量降雨的坡面水沙过程分析 | 第48-52页 |
7.1 天然降雨和人工降雨坡面产流情况比较 | 第48-49页 |
7.2 等能量降雨条件下的坡面水沙过程 | 第49-50页 |
7.2.1 坡面产流情况分析 | 第49-50页 |
7.2.2 坡面产沙情况分析 | 第50页 |
7.3 小结 | 第50-52页 |
8 结论与讨论 | 第52-55页 |
8.1 结论 | 第52-54页 |
8.2 讨论 | 第54页 |
8.3 研究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9-60页 |
第一导师简介 | 第60-61页 |
第二导师简介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