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Fe-Ti尖晶石低温SCR性能的改进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1 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 1.1 氮氧化物污染概论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氮氧化物的危害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氮氧化物的来源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氮氧化物的排放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2 氮氧化物的控制技术第12页
    1.3 NH_3-SCR技术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NH_3-SCR技术概述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NH_3-SCR催化剂第13-15页
    1.4 铁基尖晶石型氧化物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铁基尖晶石型氧化物概述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铁基尖晶石型氧化物在NH_3-SCR技术中的应用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Fe-Ti尖晶石的NH_3-SCR反应机制第16-17页
    1.5 选题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7-20页
2 实验部分第20-26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试剂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20页
    2.2 催化剂的制备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Fe-Ti尖晶石的制备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Mn-Fe尖晶石的制备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10%Mn/Fe-Ti尖晶石的制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5%Mn-10%Fe/TiO_2催化剂的制备第22页
    2.3 催化剂的表征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X射线衍射(XRD)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比表面积(BET)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程序升温H_2还原(H_2-TPR)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原位红外光谱(In situ DRIFTS)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NO_x程序升温脱附(NO_x-TPD)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NH_3程序升温脱附(NH_3-TPD)第23-24页
    2.4 催化剂的SCR反应性能评价系统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配气系统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反应系统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检测系统第25-26页
3 Fe-Ti尖晶石与Mn-Fe尖晶石组合用于NH_3-SCR反应第26-36页
    3.1 实验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催化剂的制备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催化剂的组合顺序第26-27页
    3.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X-射线衍射(XRD)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SCR反应性能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SCR反应、NSCR反应和C-O反应对NH_3消耗的贡献率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组合顺序对SCR反应性能的影响第31-34页
    3.3 催化剂抗水性能评价第3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4 Fe-Ti尖晶石负载MnO_x用于NH_3-SCR反应第36-56页
    4.1 实验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催化剂的合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NH_3-SCR反应性能评价第36-37页
    4.2 催化剂表征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X-射线衍射(XRD)与比表面积(BET)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程序升温H_2还原(H_2-TPR)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NO_x程序升温脱附(NO_x-TPD)与NH_3程序升温脱附(NH_3-TPD)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NO的氧化与NH_3的氧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43-46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6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SCR反应性能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抗水抗硫性能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瞬态反应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NH_3-SCR反应机制研究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MnO_x的负载对Fe-Ti尖晶石SCR反应性能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4.4 本章结论第55-56页
5 结论及展望第56-57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6页
    5.2 论文的主要问题及将来的研究方向第56-57页
致谢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7页
附录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氧化石墨烯改性壳聚糖和环糊精及其对水体中Pb2+和Cd2+的去除研究
下一篇:噁嗪类近红外pH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