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8页 |
二、相关研究现状和成果 | 第8-11页 |
(一) 明代货币整体综合性研究 | 第8-9页 |
(二) 有关明代宝钞研究情况 | 第9页 |
(三) 有关明代铜钱的研究情况 | 第9-10页 |
(四) 明代白银货币化研究情况 | 第10-11页 |
三、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1页 |
(一) 国家货币流通立法的定义 | 第11页 |
(二) 国家货币流通立法与政策、措施、制度的关系 | 第11页 |
四、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明代货币流通领域中的国家法的立法背景和法律制度 | 第12-21页 |
第一节 明代货币流通领域国家立法的历史背景 | 第12-14页 |
第二节 明代货币流通领域中国家法的立法原则和基本形式 | 第14-18页 |
一、稳定财政的立法原则 | 第14-15页 |
二、增加税收原则 | 第15-16页 |
三、明代货币流通领域中国家法的基本形式 | 第16-18页 |
(一) 律、令的形式 | 第16-17页 |
(二) 诰的形式 | 第17页 |
(三) 君主的敕令和朝廷颁布的其他货币法律形式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明代货币流通中经济法律制度 | 第18-21页 |
一、金融法律制度 | 第18-19页 |
二、财政法律制度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明代铜钱流通领域的法律管制 | 第21-33页 |
第一节 明代制钱流通管制 | 第21-24页 |
一、明代制钱铸造法规及机构设置 | 第21-23页 |
二、铸造数量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明制钱流通不畅的原因 | 第24-27页 |
一、铜料征集法规的出台 | 第24-26页 |
二、铜钱流通的禁限法令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国家稳定铜钱流通的措施 | 第27-33页 |
一、课税收钱和交易用钱立法制度的确立 | 第27-28页 |
二、国家对私铸的应对措施 | 第28-33页 |
(一) 明代私钱出现的原因 | 第29页 |
(二) 明代应对私铸的措施 | 第29-33页 |
第三章 国家法作用下的明代宝钞政策 | 第33-49页 |
第一节 宝钞的发行和管理 | 第33-37页 |
一、宝钞的发行机构设置及法定面额规定 | 第33-34页 |
二、宝钞的流通立法 | 第34-36页 |
三、宝钞的管理性法规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宝钞的国家财政性支出 | 第37-41页 |
一、固定性支出 | 第37-39页 |
(一) 宗藩俸禄 | 第38页 |
(二) 公侯驸马伯俸禄 | 第38页 |
(三) 官吏俸禄 | 第38-39页 |
(四) 军兵月盐 | 第39页 |
(五) 盐户工本 | 第39页 |
二、临时性支出 | 第39-41页 |
(一) 赏赐在京官员 | 第39-40页 |
(二) 赏赐王府公主 | 第40页 |
(三) 赏赐军士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宝钞的膨胀及国家应对法规的确立 | 第41-49页 |
一、增开税种 | 第43-47页 |
(一) 纳钞中盐法 | 第43-44页 |
(二) 官民户口盐钞 | 第44页 |
(三) 钞关税 | 第44-45页 |
(四) 商税及其他杂税 | 第45-47页 |
二、处罚纳钞法令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国家法对白银货币制度化推动作用 | 第49-57页 |
一、明代白银货币制度化确立前的流通概况 | 第49-50页 |
二、白银税收制度的形成过程 | 第50-52页 |
三、白银财政性支出 | 第52-57页 |
结论:明代货币流通领域的立法的历史作用 | 第57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