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前言 | 第11-12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2-19页 |
1.1 城市立体绿化 | 第12-13页 |
1.1.1 城市立体绿化概念及价值 | 第12页 |
1.1.2 城市立体绿化基质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1.2 园林植物抗旱性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3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| 第14-17页 |
1.3.1 干旱胁迫对植物表观形态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1.3.2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1.3.3.1 净光合速率 | 第15页 |
1.3.3.2 气孔导度 | 第15页 |
1.3.3.3 蒸腾速率 | 第15页 |
1.3.3.4 光响应参数 | 第15-16页 |
1.3.3 干旱胁迫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| 第16页 |
1.3.4 干旱胁迫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| 第16页 |
1.3.5 干旱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系统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1.3.6 干旱胁迫对植物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| 第17页 |
1.3.7 干旱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| 第17页 |
1.4 干旱胁迫后复水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| 第17-19页 |
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2.1 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2.2 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3 基质物理性质及保水性测定 | 第20-24页 |
3.1 试验场地及基质材料 | 第20-21页 |
3.1.1 试验场地概况 | 第20页 |
3.1.2 试验基质 | 第20-21页 |
3.2 试验设计 | 第21页 |
3.2.1 四种扦插栽培基质物理性质测定 | 第21页 |
3.2.2 三种栽培基质保水性测定 | 第21页 |
3.3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| 第21页 |
3.3.1 四种扦插栽培基质物理性质测定 | 第21页 |
3.3.2 三种栽培基质保水性测定 | 第21页 |
3.4 试验数据处理 | 第21-22页 |
3.5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3页 |
3.5.1 四种扦插栽培基质物理性质测定结果 | 第22页 |
3.5.2 三种栽培基质保水性测定结果 | 第22-23页 |
3.6 讨论 | 第23-24页 |
4 不同基质对5种园林植物扦插生根及年度生长的影响 | 第24-30页 |
4.1 试验场地及材料 | 第24页 |
4.1.1 试验场地概况 | 第24页 |
4.1.2 试验材料 | 第24页 |
4.1.2.1 试验基质 | 第24页 |
4.1.2.2 植物材料 | 第24页 |
4.2 试验设计 | 第24-25页 |
4.2.1 扦插对比试验 | 第24页 |
4.2.2 生长对比试验 | 第24-25页 |
4.3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| 第25页 |
4.3.1 生根情况统计 | 第25页 |
4.3.2 生长量测量 | 第25页 |
4.4 试验数据处理 | 第25页 |
4.5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28页 |
4.5.1 不同扦插基质对5种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4.5.2 不同栽培基质对5种植物年度生长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4.5.3 品种、基质及其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 | 第28页 |
4.6 讨论 | 第28-30页 |
5 五种园林植物在3种栽培基质中的干旱适应性比较试验 | 第30-59页 |
5.1 试验场地及材料 | 第30页 |
5.1.1 试验场地概况 | 第30页 |
5.1.2 试验材料 | 第30页 |
5.1.2.1 试验基质 | 第30页 |
5.1.2.2 植物材料 | 第30页 |
5.2 试验设计 | 第30页 |
5.3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| 第30-33页 |
5.3.1 表型表现指标 | 第30-31页 |
5.3.1.1 干旱胁迫响应时间 | 第30页 |
5.3.1.2 复水后植物恢复情况 | 第30-31页 |
5.3.2 光合生理指标测定 | 第31-32页 |
5.3.2.1 气体交换参数测定 | 第31页 |
5.3.2.2 光响应参数测定 | 第31页 |
5.3.2.3 叶绿素含量测定 | 第31-32页 |
5.3.3 抗性生理指标测定 | 第32-33页 |
5.3.3.1 酶液的提取 | 第32页 |
5.3.3.2 丙二醛(MDA)含量测定 | 第32页 |
5.3.3.3 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测定 | 第32-33页 |
5.3.3.4 过氧化物酶(POD)活性测定 | 第33页 |
5.3.3.5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| 第33页 |
5.4 试验数据处理 | 第33-34页 |
5.5 结果与分析 | 第34-49页 |
5.5.1 干旱胁迫响应时间及复水后恢复情况 | 第34-36页 |
5.5.2 干旱胁迫对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5.5.2.1 净光合速率(P_n) | 第36-37页 |
5.5.2.2 气孔导度(G_s) | 第37-38页 |
5.5.2.3 蒸腾速率(T_r) | 第38页 |
5.5.3 干旱胁迫对光响应参数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5.5.3.1 表观量子效率(AQY) | 第38-39页 |
5.5.3.2 最大净光合速率(A_(max)) | 第39-40页 |
5.5.3.3 暗呼吸速率(R_(day)) | 第40-41页 |
5.5.4 干旱胁迫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5.5.5 干旱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5.5.5.1 总叶绿素含量 | 第42-43页 |
5.5.5.2 叶绿素a/b值 | 第43-44页 |
5.5.6 干旱胁迫对丙二醛(MDA)含量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5.5.7 干旱胁迫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5.5.7.1 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 | 第45-46页 |
5.5.7.2 过氧化物酶(POD)活性 | 第46-47页 |
5.5.8 干旱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5.6 讨论 | 第49-54页 |
5.6.1 干旱胁迫对植物表观形态的影响 | 第49页 |
5.6.2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、水分利用效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5.6.2.1 气体交换参数 | 第49-51页 |
5.6.2.2 水分利用效率 | 第51页 |
5.6.2.3 光响应参数 | 第51页 |
5.6.2.4 叶绿素 | 第51-52页 |
5.6.3 干旱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系统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5.6.4 干旱胁迫对植物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| 第53页 |
5.6.5 干旱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5.7 五种植物在3种基质中干旱适应能力的综合评价 | 第54-59页 |
5.7.1 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| 第54-56页 |
5.7.2 综合评价 | 第56-59页 |
6 全文结论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70页 |
附录 | 第70-71页 |
个人简介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