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2页 |
·超重核区壳层结构和超重稳定岛 | 第8-9页 |
·超重核合成的研究 | 第9页 |
·超重核稳定性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·论文各章安排 | 第10-12页 |
第2章 理论 | 第12-20页 |
·核物理应用统计方法的历史和现状 | 第12页 |
·蒸发模型 | 第12-15页 |
·玻尔的独立性假设 | 第12-13页 |
·细致平衡 | 第13页 |
·粒子发射宽度 | 第13-15页 |
·裂变宽度 | 第15-18页 |
·Hill-Wheeler 公式 | 第15-16页 |
·Bohr-Wheeler 公式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采用的裂变宽度计算公式 | 第17-18页 |
·能级密度 | 第18页 |
·存活几率的计算 | 第1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结果和讨论 | 第20-28页 |
·本文采用的原子核性质 | 第20-23页 |
·激发态超重核的最大存活几率 | 第23-24页 |
·超重核衰变分支比及总衰变宽度 | 第24-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4章 总结 | 第28-30页 |
附录A 使用过渡态理论推导复合核衰变宽度 | 第30-32页 |
A.1 使用过渡态理论推导裂变宽度 | 第30页 |
A.2 中子衰变宽度的推导 | 第30-32页 |
附录B 应用 Hauser-Feshbach 理论推导复合核衰变宽度 | 第32-36页 |
B.1 粒子的俘获截面 | 第32页 |
B.2 Hauser-Feshbach 理论 | 第32-33页 |
B.3 粒子的蒸发宽度 | 第33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4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