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8页 |
1.2.1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7页 |
1.2.2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| 第17-18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4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-21页 |
2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 | 第21-33页 |
2.1 概念与内涵 | 第21-22页 |
2.2 水循环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3 供用耗排理论 | 第23-25页 |
2.4 评价方法 | 第25-33页 |
2.4.1 指标筛选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4.2 层次分析理论 | 第26-28页 |
2.4.3 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| 第28-30页 |
2.4.4 主成分分析法 | 第30-33页 |
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| 第33-41页 |
3.1 选择评价指标原则 | 第33-34页 |
3.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4-35页 |
3.3 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| 第35-36页 |
3.4 评价标准的确定 | 第36-37页 |
3.5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析 | 第37-41页 |
4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方法实例应用 | 第41-75页 |
4.1 我国供用水状况 | 第41-49页 |
4.1.1 供水基础设施情况 | 第41-42页 |
4.1.2 我国供水现状 | 第42-43页 |
4.1.3 我国用水现状 | 第43-44页 |
4.1.4 供水增长情况 | 第44-45页 |
4.1.5 用水增长情况 | 第45-46页 |
4.1.6 用水结构变化情况 | 第46-48页 |
4.1.7 用水效率变化情况 | 第48-49页 |
4.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计算 | 第49-53页 |
4.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 | 第53-67页 |
4.3.1 层次评价模型 | 第53-59页 |
4.3.2 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| 第59-64页 |
4.3.3 主成分评价模型 | 第64-67页 |
4.4 综合分析 | 第67-75页 |
4.4.1 方法对比 | 第67-69页 |
4.4.2 ARGIS 可视化分析 | 第69-72页 |
4.4.3 建议 | 第72-75页 |
5 总结与展望 | 第75-79页 |
5.1 总结 | 第75-76页 |
5.2 研究创新点 | 第76页 |
5.3 展望 | 第76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9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7页 |
附录 | 第87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