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金融创新理论 | 第10-11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| 第12-13页 |
1.5 创新和不足 | 第13-14页 |
1.5.1 创新点 | 第13页 |
1.5.2 不足 | 第13-14页 |
第2章互联网金融概述 | 第14-19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14-16页 |
2.1.1 互联网金融 | 第14页 |
2.1.2 互联网金融业务 | 第14-15页 |
2.1.3 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体 | 第15-16页 |
2.2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| 第16-17页 |
2.2.1 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| 第16-17页 |
2.2.2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| 第17页 |
2.3 互联网金融业务相较于传统金融业务的优势 | 第17-19页 |
第3章 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冲击 | 第19-32页 |
3.1 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国有商业银行地位及战略的冲击 | 第19-21页 |
3.1.1 互联网金融企业加速商业银行金融脱媒 | 第19-20页 |
3.1.2 互联网金融企业倒逼我国利率市场化 | 第20-21页 |
3.2 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 | 第21-32页 |
3.2.1 互联网金融企业网络筹融资业务分流潜在存贷款客户 | 第21-25页 |
3.2.2 互联网金融企业第三方支付业务影响存款、抢占中间业务 | 第25-29页 |
3.2.3 互联网金融企业网络理财业务分流客户存款、挤占银行理财 | 第29-32页 |
第4章 国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——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| 第32-50页 |
4.1 中国工商银行发展概况 | 第32页 |
4.2 中国工商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基础 | 第32-36页 |
4.2.1 传统金融行业领跑者 | 第32-33页 |
4.2.2 资产实力超群 | 第33-34页 |
4.2.3 客户基础和服务体系良好 | 第34-35页 |
4.2.4 信用风险控制机制严格 | 第35-36页 |
4.3 中国工商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策略 | 第36-40页 |
4.3.1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| 第36-38页 |
4.3.2 注重小微企业信贷 | 第38-40页 |
4.3.3 致力服务产业链条 | 第40页 |
4.4 中国工商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现状及经验 | 第40-48页 |
4.4.1 搭建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服务体系 | 第41-43页 |
4.4.2 开发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产品线 | 第43-47页 |
4.4.3 大力推进信息化水平建设 | 第47-48页 |
4.4.4 成立可独立运行的网络融资中心 | 第48页 |
4.5 中国工商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不足 | 第48-50页 |
4.5.1 缺乏互联网跨行业人才 | 第48-49页 |
4.5.2 对于现有服务及产品的宣传过少 | 第49-50页 |
第5章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建议 | 第50-55页 |
5.1 以电商生态体系为核心,致力于平台式发展 | 第50-51页 |
5.2 以客户需求为核心,全方位促进产品线升级 | 第51-52页 |
5.3 依托大数据,在体制内开展全面信息化建设 | 第52-53页 |
5.4 为进一步升级产品,设立独立网络贷款中心 | 第53页 |
5.5 以行业融合为目的,吸收及培养复合型人才 | 第53页 |
5.6 学习商业化营销手段,大力开展多渠道宣传 | 第53-55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