吡唑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综述 | 第10-27页 |
1.1 杂环类化合物在除草方面的研究进展 | 第10-21页 |
1.1.1 吡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5页 |
1.1.1.1 磺酰(脲)基吡唑类 | 第11-12页 |
1.1.1.2 取代芳基(酰)吡唑类 | 第12页 |
1.1.1.3 吡唑酰胺类 | 第12-13页 |
1.1.1.4 吡唑酰基(硫)脲类 | 第13-14页 |
1.1.1.5 双杂环吡唑类 | 第14-15页 |
1.1.2 嘧啶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
1.1.2.1 三唑并嘧啶类 | 第15-16页 |
1.1.2.2 脲嘧啶类 | 第16页 |
1.1.2.3 磺酰脲类 | 第16-17页 |
1.1.2.4 2-嘧啶氧基类 | 第17-18页 |
1.1.2.5 其它类 | 第18-19页 |
1.1.3 苯并噁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9页 |
1.1.4 苯并噻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1.2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型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| 第21-25页 |
1.2.1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| 第21-22页 |
1.2.2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概况 | 第22-25页 |
1.2.2.1 二苯醚类 | 第22页 |
1.2.2.2 环状亚胺类 | 第22-24页 |
1.2.2.3 吡唑类 | 第24页 |
1.2.2.4 脲嘧啶类 | 第24-25页 |
1.3 课题设计的思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吡唑醚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27-44页 |
2.1 试剂及仪器 | 第27-29页 |
2.1.1 试剂 | 第27-28页 |
2.1.2 测试仪器 | 第28-29页 |
2.2 合成路线、制备与结构表征 | 第29-40页 |
2.2.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| 第29页 |
2.2.2 目标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| 第29-31页 |
2.2.3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| 第31-40页 |
2.3 讨论 | 第40-43页 |
2.3.1 吡唑醚类化合物的合成 | 第40页 |
2.3.2 吡唑醚类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| 第40-43页 |
2.4 结论 | 第43-44页 |
第三章 吡唑醚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研究 | 第44-57页 |
3.1 试剂、仪器及供试化合物 | 第44-46页 |
3.2 试验材料及方法 | 第46-48页 |
3.2.1 初筛 | 第46-47页 |
3.2.2 温室盆栽复筛 | 第47页 |
3.2.3 白化活性测定 | 第47-48页 |
3.3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8-56页 |
3.3.1 吡唑醚类化合物除草活性初筛 | 第48-52页 |
3.3.2 吡唑醚类化合物除草活性复筛 | 第52-54页 |
3.3.3 化合物 3d的白化效果 | 第54-56页 |
3.4 结论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57-59页 |
4.1 吡唑醚类化合物的合成 | 第57页 |
4.2 吡唑醚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测定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7页 |
附录 | 第67-89页 |
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