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光波通信、激光通信论文

可见光通信非线性特性及补偿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缩略词第14-1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7-21页
    1.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1.2 可见光通信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实现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发展历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技术实现第19-20页
    1.3 硕士期间所做工作及本论文内容安排第20-21页
第二章 可见光通信系统概述第21-37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1页
    2.2 可见光通信系统概述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可见光通信系统模型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典型调制方式简介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可见光通信与射频通信的对比第23-24页
    2.3 可见光通信中的多载波调制技术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DCO-OFDM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ACO-OFDM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PAM-DMT第27-28页
    2.4 近香农限的信道编码技术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Turbo码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LDPC码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Turbo码与LDPC码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第34-3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5-37页
第三章 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非线性效应建模与仿真第37-5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7页
    3.2 LED特性简介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白光LED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RGB LED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红外LED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Ⅴ-Ⅰ特性实测结果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3.3 光多载波系统PAPR分析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DCO-OFDM的PAPR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ACO-OFDM的PAPR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PAM-DMT的PAPR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3.4 非线性效应建模及消除技术研究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非线性效应建模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光多载波PAPR抑制技术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多灯阵列合成消除非线性第49-5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四章 纠错编码在可见光通信非线性效应抑制中的应用第55-71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5页
    4.2 EXIT图门限分析法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传统的EXIT门限分析方法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于原模图码的PEXIT门限分析方法第58-59页
    4.3 纠错编码对双边削波非线性的影响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纠错编码对非线性的影响及门限分析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联合解调译码的迭代处理对非线性的影响第62-64页
    4.4 编码DCO-OFDM系统直流偏置的优化第64-69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9-71页
第五章 可见光通信反向链路OFDM系统的同步与频偏估计第71-85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1页
    5.2 同步与频偏估计序列设计第71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非线性特性对接收机同步与频偏的影响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定时同步算法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频偏估计算法第78-81页
    5.3 硬件实现设计第81-8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3-85页
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5-87页
    6.1 论文全文总结第85-86页
    6.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86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93页
致谢第93-95页
作者简介第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SK移动4G无线网工程项目计划与风险管理
下一篇:移动通信端到端语音加密传输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