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钢-混凝土组合结构 | 第11-12页 |
1.2 再生混凝土 | 第12-13页 |
1.3 火灾对建筑物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1.4 钢-再生混凝土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5 钢-再生混凝土高温后黏结滑移问题 | 第15页 |
1.6 钢-再生混凝土高温后黏结滑移行为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8 本文主要创新点 | 第16页 |
1.9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试验准备和加载过程 | 第17-30页 |
2.1 试验原理及方案 | 第17-20页 |
2.1.1 试验原理 | 第17页 |
2.1.2 试验方案 | 第17-18页 |
2.1.3 试件设计 | 第18页 |
2.1.4 试验原材料 | 第18-19页 |
2.1.5 试件制作 | 第19-20页 |
2.2 高温处理 | 第20-26页 |
2.2.1 高温处理设备及升温曲线 | 第20-21页 |
2.2.2 高温后试件物理状态 | 第21页 |
2.2.3 烧失率 | 第21-24页 |
2.2.4 材性试验 | 第24-26页 |
2.3 试验加载方案 | 第26-27页 |
2.3.1 推出试验 | 第26-27页 |
2.4 测量方案 | 第27-29页 |
2.4.1 滑移的测量 | 第27-28页 |
2.4.2 应变的测量 | 第28页 |
2.4.3 轴心受压 | 第28-2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钢与再生混凝土推出试验结果 | 第30-49页 |
3.1 高温后钢与再生混凝土推出试验破坏形态和过程 | 第30-32页 |
3.1.1 方钢管试件试件破坏形态和过程 | 第30页 |
3.1.2 圆钢管试件试件破坏形态和过程 | 第30-31页 |
3.1.3 型钢试件破坏形态和过程 | 第31-32页 |
3.2 推出试验试件P-S曲线 | 第32-47页 |
3.2.1 方钢管P-S曲线 | 第32-37页 |
3.2.2 圆钢管P-S曲线 | 第37-42页 |
3.2.3 型钢P-S曲线 | 第42-47页 |
3.3 钢管试件应变分布 | 第47-4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高温后钢与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强度分析 | 第49-65页 |
4.1 黏结强度定义 | 第49页 |
4.2 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9-55页 |
4.2.1 试验特征参数 | 第49-50页 |
4.2.2 温度对黏结滑移强度的影响 | 第50-53页 |
4.2.3 取代率对黏结滑移强度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4.3 黏结滑移强度计算方法探讨 | 第55-58页 |
4.3.1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强度计算方法 | 第55-56页 |
4.3.2 圆钢管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强度计算方法 | 第56-57页 |
4.3.3 型钢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强度计算方法 | 第57-58页 |
4.4 温度对界面能量损耗影响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5 温度对界面黏结抗剪刚度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4.5.1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黏结抗剪刚度 | 第60-61页 |
4.5.2 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的黏结抗剪刚度 | 第61页 |
4.5.3 型钢管再生混凝土的黏结抗剪刚度 | 第61-62页 |
4.6 温度对混凝土界面损伤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4.6.1 温度对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界面损伤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4.6.2 温度对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界面损伤的影响 | 第63页 |
4.6.3 温度对型钢再生混凝土界面损伤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五章 滑移破坏后再生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试验 | 第65-73页 |
5.1 概述 | 第65页 |
5.2 轴压试验结果 | 第65-70页 |
5.2.1 方钢管轴压试验 | 第66-67页 |
5.2.2 圆钢管轴压试验 | 第67-68页 |
5.2.3 受力破坏过程曲线 | 第68-70页 |
5.3 影响因素分析 | 第70-73页 |
5.3.1 温度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5.3.2 取代率的影响 | 第71-7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6.1 结论 | 第73页 |
6.2 展望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