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9-29页 |
1.1 引言 | 第9-10页 |
1.2 锂离子电池简介 | 第10-15页 |
1.2.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| 第10-11页 |
1.2.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| 第11-15页 |
1.3 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 | 第15-18页 |
1.3.1 引言 | 第15页 |
1.3.2 LiCoO_2正极材料 | 第15-16页 |
1.3.3 LiNiO_2正极材料 | 第16-17页 |
1.3.4 LiMnO_2正极材料 | 第17页 |
1.3.5 LiMeO_2正极材料 | 第17-18页 |
1.4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_2MnO_3·(1-x)LiMeO_2 | 第18-25页 |
1.4.1 引言 | 第18页 |
1.4.2 xLi_2MnO_3·(1-x)LiMeO_2的组成结构及电化学反应机理 | 第18-21页 |
1.4.3 xLi_2MnO_3·(1-x)LiMeO_2的制备方法与改性研究 | 第21-25页 |
1.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、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| 第25-29页 |
1.5.1 研究目的 | 第25-26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1.5.3 创新点 | 第26-29页 |
2 实验的原料、仪器与方法 | 第29-37页 |
2.1 材料和试剂 | 第29-30页 |
2.2 仪器 | 第30-31页 |
2.3 材料的物化表征 | 第31-33页 |
2.3.1 振实密度分析 | 第31页 |
2.3.2 激光粒度分析 | 第31页 |
2.3.3 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31页 |
2.3.4 热重-差热分析(TG-DSC) | 第31-32页 |
2.3.5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(SEM) | 第32页 |
2.3.6 X射线能谱分析(EDS) | 第32页 |
2.3.7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(ICP-AES) | 第32页 |
2.3.8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(XPS) | 第32页 |
2.3.9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(BET) | 第32-33页 |
2.4 材料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2.4.1 前驱体MCO_3(M = Ni, Co, Mn)的制备 | 第33页 |
2.4.2 预烧产物M_xO_y(M = Ni, Co, Mn)的制备 | 第33页 |
2.4.3 正极材料xLi_2MnO_3·(1-x)LiMeO_2(Me = Ni, Co, Mn)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2.4.4 石墨烯纳米带(GONR)的制备 | 第34页 |
2.4.5 富锂锰基复合正极材料OLO/GONR的制备 | 第34页 |
2.5 材料的电化学测试 | 第34-37页 |
2.5.1 电极片制备 | 第34页 |
2.5.2 扣式电池组装 | 第34-35页 |
2.5.3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5-37页 |
3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0.5Li_2MnO_3·0.5LiNi_(0.45)Co_(0.2)Mn_(0.35)O_2的制备及性能 | 第37-67页 |
3.1 引言 | 第37页 |
3.2 实验 | 第37-65页 |
3.2.1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Ni_(0.225)Co_(0.1)Mn_(0.675)CO_3的工艺优化 | 第37-51页 |
3.2.2 预烧产物(Ni_(0.225)Co_(0.1)Mn_(0.675))_xO_y的制备 | 第51-58页 |
3.2.3 不同过锂量 0.5Li_2MnO_3·0.5LiNi_(0.45)Co_(0.2)Mn_(0.35)O_2的制备 | 第58-59页 |
3.2.4 0.5Li_2MnO_3·0.5LiNi_(0.45)Co_(0.2)Mn_(0.35)O_2的XRD分析 | 第59-60页 |
3.2.5 0.5Li_2MnO_3·0.5LiNi_(0.45)Co_(0.2)Mn_(0.35)O_2的XPS分析 | 第60-61页 |
3.2.6 0.5Li_2MnO_3·0.5LiNi_(0.45)Co_(0.2)Mn_(0.35)O_2的SEM分析 | 第61-63页 |
3.2.7 0.5Li_2MnO_3·0.5LiNi_(0.45)Co_(0.2)Mn_(0.35)O_2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63-6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4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_2MnO_3·(1-x)LiNi_(0.45)Co_(0.2)Mn_(0.35)O_2的制备及性能 | 第67-83页 |
4.1 引言 | 第67页 |
4.2 实验 | 第67-82页 |
4.2.1 不同x值前驱体MeCO_3的制备 | 第67-71页 |
4.2.2 xLi_2MnO_3·(1-x)LiNi_(0.45)Co_(0.2)Mn_(0.35)O_2的制备 | 第71-72页 |
4.2.3 xLi_2MnO_3·(1-x)LiNi_(0.45)Co_(0.2)Mn_(0.35)O_2的ICP分析 | 第72页 |
4.2.4 xLi_2MnO_3·(1-x)LiNi_(0.45)Co_(0.2)Mn_(0.35)O_2的XRD分析 | 第72-74页 |
4.2.5 xLi_2MnO_3·(1-x)LiNi_(0.45)Co_(0.2)Mn_(0.35)O_2的SEM分析 | 第74-76页 |
4.2.6 xLi_2MnO_3·(1-x)LiNi_(0.45)Co_(0.2)Mn_(0.35)O_2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76-82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5 富锂锰基复合正极材料OLO/GONR的制备及性能 | 第83-93页 |
5.1 引言 | 第83页 |
5.2 实验 | 第83-92页 |
5.2.1 OLO的制备 | 第83页 |
5.2.2 GONR的制备 | 第83页 |
5.2.3 OLO/GONR的制备 | 第83-84页 |
5.2.4 OLO、OLO/GONR的XRD分析 | 第84-85页 |
5.2.5 OLO、OLO/GONR的BET分析 | 第85-87页 |
5.2.6 OLO、OLO/GONR的SEM分析 | 第87-88页 |
5.2.7 OLO、OLO/GONR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88-92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93-95页 |
6.1 结论 | 第93-94页 |
6.2 展望 | 第94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5页 |
附录 | 第105-106页 |
A.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5页 |
B.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| 第105-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