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1-3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纤维混凝土 | 第12-15页 |
1.2.1 纤维混凝土发展历程 | 第12-13页 |
1.2.2 工程常见纤维类型 | 第13-15页 |
1.3 喷射混凝土与地下工程 | 第15-17页 |
1.4 纤维混凝土韧性评价标准 | 第17-21页 |
1.4.1 RILEM TC 162-TDF | 第18-20页 |
1.4.2 ASTM C1609 | 第20-21页 |
1.5 混凝土渗透性试验方法 | 第21-30页 |
1.5.1 氯离子渗透法 | 第21-25页 |
1.5.2 水压力渗透法 | 第25-27页 |
1.5.3 气体渗透性法 | 第27-30页 |
1.6 混凝土渗透性研究现状 | 第30-36页 |
1.6.1 混凝土渗透性与耐久性 | 第30-31页 |
1.6.2 纤维对渗透性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1.6.3 应力对渗透性的影响 | 第32页 |
1.6.4 裂缝的形态与渗透性 | 第32-35页 |
1.6.5 高温损伤与渗透性 | 第35-36页 |
1.6.6 自愈合对渗透性的影响 | 第36页 |
1.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6-38页 |
2 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38-61页 |
2.1 纤维增强机理 | 第38-40页 |
2.1.1 纤维间距理论 | 第38页 |
2.1.2 复合材料理论 | 第38-39页 |
2.1.3 纤维破坏形态 | 第39-40页 |
2.2 试验概况 | 第40-42页 |
2.2.1 试验原材料 | 第40-41页 |
2.2.2 试验配合比 | 第41-42页 |
2.3 抗压强度试验 | 第42-44页 |
2.4 立方体劈拉试验 | 第44-46页 |
2.5 RILEM三点弯曲试验 | 第46-54页 |
2.5.1 试验荷载—挠度/CMOD全曲线 | 第46-47页 |
2.5.2 挠度与CMOD的关系分析 | 第47-50页 |
2.5.3 抗弯强度分析 | 第50-52页 |
2.5.4 纤维对混凝土能量吸收能力和等效抗弯强度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2.6 ASTM四点弯曲试验 | 第54-57页 |
2.6.1 四点弯曲试验荷载—挠度曲线分析 | 第54-55页 |
2.6.2 抗弯强度与纤维掺量关系分析 | 第55-56页 |
2.6.3 四点弯曲试验韧性指标分析 | 第56-57页 |
2.7 两种弯曲韧性评价标准的对比 | 第57-59页 |
2.7.1 RILEM三点弯曲试验和ASTM四点弯曲相同点 | 第57-58页 |
2.7.2 两种标准试验结果的差异探讨 | 第58-59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3 裂缝的预制 | 第61-73页 |
3.1 引言 | 第61-62页 |
3.2 试验概况 | 第62-65页 |
3.2.1 模具设计及试件制备 | 第62-63页 |
3.2.2 巴西圆盘反馈调节试验 | 第63-65页 |
3.3 西圆盘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5-71页 |
3.3.1 劈裂试验的荷载—裂缝宽度曲线 | 第65-67页 |
3.3.2 劈裂试验开裂荷载和残余承载力分析 | 第67-68页 |
3.3.3 能量吸收能力与纤维掺量的关系分析 | 第68-70页 |
3.3.4 钢纤维对裂缝回缩程度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4 裂缝的观测与分析 | 第73-89页 |
4.1 引言 | 第73-74页 |
4.2 研究概况 | 第74-77页 |
4.2.1 Supereyes测量裂缝宽度 | 第74-75页 |
4.2.2 摄像法及IPP图像后处理 | 第75页 |
4.2.3 超声无损检测法 | 第75-77页 |
4.3 裂缝形态测量结果与分析 | 第77-83页 |
4.3.1 裂缝宽度的不固定性 | 第77-78页 |
4.3.2 有效裂缝宽度 | 第78-80页 |
4.3.3 裂缝宽度分析 | 第80-81页 |
4.3.4 裂缝曲折度分析 | 第81-83页 |
4.4 超声波速与裂缝损伤 | 第83-88页 |
4.4.1 超声波检测结果 | 第83-84页 |
4.4.2 超声波速度与裂缝宽度的关系分析 | 第84-85页 |
4.4.3 纤维掺量的影响 | 第85-87页 |
4.4.4 声学损伤变量与裂缝宽度 | 第87-8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5 带裂缝混凝土渗透性试验 | 第89-106页 |
5.1 引言 | 第89页 |
5.2 渗透性试验理论 | 第89-93页 |
5.2.1 达西定律 | 第89-90页 |
5.2.2 变水压渗透性分析方法 | 第90-91页 |
5.2.3 平板模型理论和渗流立方定律 | 第91-93页 |
5.3 试验概况 | 第93-95页 |
5.3.1 水渗透性试验试件 | 第93页 |
5.3.2 变水压渗透试验 | 第93-94页 |
5.3.3 恒压水头渗透试验 | 第94-95页 |
5.4 水渗透性试验结果 | 第95-105页 |
5.4.1 变水压渗透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97-98页 |
5.4.2 恒水压渗透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98-101页 |
5.4.3 裂缝修正系数的回归分析 | 第101-102页 |
5.4.4 纤维对修正系数的影响 | 第102页 |
5.4.5 达西定律与修正平板模型 | 第102-103页 |
5.4.6 修正单裂隙渗透系数与变水压渗透系数的异同 | 第103-104页 |
5.4.7 两种渗透性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探讨 | 第104-105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05-106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06-109页 |
6.1 结论 | 第106-107页 |
6.2 展望 | 第107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1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118-119页 |
致谢 | 第119-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