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卫星通信和宇宙通信论文

卫星移动通信协作分集传输技术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卫星移动协作分集系统模型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卫星移动信道衰落模型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协作分集传输技术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组成结构第15-17页
第2章 卫星地面混合协作分集系统与信道特性第17-3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7页
    2.2 卫星地面混合协作分集系统第17-18页
    2.3 无线信道第18-20页
    2.4 卫星移动信道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视距传播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阴影衰落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多径衰落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单状态卫星移动信道模型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多状态卫星移动信道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多普勒效应第24-25页
    2.5 地面无线移动信道与信道模型第25-26页
    2.6 卫星地面混合协作分集系统信道模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源节点—卫星信道模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协作节点—卫星信道模型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源节点—协作节点地面无线信道模型第27页
    2.7 信道建模仿真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源节点—卫星信道仿真结果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协作节点—卫星信道仿真结果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7.3 源节点—中继节点信道仿真结果第31-32页
    2.8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3章 卫星协作分集系统传输技术性能分析第33-5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3页
    3.2 协作传输技术的选择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信号传输方式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多址接入方式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卫星端协作信号处理架构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中继转发模式第35-37页
    3.3 不同中继策略下协作分集系统的中断概率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直接传输的中断概率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协作分集系统中断概率第39-42页
    3.4 协作分集系统信道编码第42-43页
    3.5 不同中继转发模式下系统中断概率和误码率性能与比较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协作分集系统中断概率性能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协作分集系统误码率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放大转发和解码转发系统性能的比较第48-49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4章 改进的解码转发协作分集策略第50-7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0页
    4.2 编码协作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编码协作分集中断概率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信道编码第53页
    4.3 编码协作中断概率与误码率仿真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编码协作分集系统中断概率性能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编码协作分集系统误码率第56-59页
    4.4 自适应解码转发中继转发策略的提出第59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自适应编码调制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自适应中继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自适应解码转发中继转发策略第65-68页
    4.5 自适应解码转发中继转发策略性能第68-71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1-73页
结论第73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-80页
致谢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服务情境与模式的智慧家庭服务前端系统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锯齿波线性调频雷达实验系统信号处理器的研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