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来源及名称 | 第10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1.1.2 课题名称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的目的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热电厂油系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11-15页 |
1.3.1 热电厂机组油系统的主要形式 | 第11-13页 |
1.3.2 国内外油系统的热-流场平衡特性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3-14页 |
1.3.3 油系统的热-流场平衡特性研究的关键技术 | 第14-15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2 热电厂机组油系统的流体流动与换热理论 | 第16-37页 |
2.1 热电厂机组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| 第16-17页 |
2.2 工质的热力学特性 | 第17-18页 |
2.3 油系统数值仿真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| 第18-19页 |
2.4 基于集总参数形式的机组油系统内部流动与换热理论 | 第19-23页 |
2.5 油系统主要元件的数学模型 | 第23-37页 |
2.5.1 管道元件的数学模型 | 第23-25页 |
2.5.2 主油泵、油涡轮增压泵等泵类元件的数学模型 | 第25-27页 |
2.5.3 阀门元件的数学模型 | 第27-28页 |
2.5.4 油箱元件的数学模型 | 第28-30页 |
2.5.5 冷油器元件的数学模型 | 第30-34页 |
2.5.6 轴承润滑系统元件的数学模型 | 第34-35页 |
2.5.7 液压马达油泵元件的数学模型 | 第35-36页 |
2.5.8 过滤网元件的数数学模型 | 第36-37页 |
3 东方汽轮机600MW机组油系统仿真的模型建立与算法分析 | 第37-58页 |
3.1 600MW机组油系统数学模型的简化 | 第37-39页 |
3.2 建立东方汽轮机600MW机组油系统仿真模型 | 第39-44页 |
3.2.1 油系统元件的选取 | 第39-43页 |
3.2.2 油系统闭路循环系统的网络模型 | 第43-44页 |
3.3 600MW机组油系统仿真模型参数的设定与仿真计算 | 第44-58页 |
3.3.1 各元件参数的计算与设定 | 第44-55页 |
3.3.2 各节点参数的设定 | 第55-56页 |
3.3.3 运行分析数据的设定与方法的选择 | 第56-58页 |
4 东方汽轮机600MW机组油系统热-流场平衡特性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8-70页 |
4.1 启动过程系统的热-流场平衡特性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8页 |
4.2 正常工况运行时系统热-流场平衡特性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68-70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5.1 本文主要工作的结论 | 第70-71页 |
5.2 后续主要工作的展望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