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过渡金属碳化物/B、N掺杂纳米碳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9-28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9页
    1.2 燃料电池概述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燃料电池的结构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燃料电池的分类及原理第10-11页
    1.3 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贵金属催化剂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过渡金属催化剂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非金属催化剂第21-23页
    1.4 纳米碳材料简介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石墨烯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介孔碳材料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石墨化纳米碳片第25-26页
    1.5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页
    1.6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6-28页
第2章 实验试剂及表征方法第28-31页
    2.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8-29页
    2.2 材料的表征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广角X射线粉末衍射(XRD)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拉曼光谱(Raman spectroscopy)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透射电子显微镜(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,TEM)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热重分析仪(TG-DSC)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N_2吸附-脱附等温线的测定(BET)第30页
    2.3 电化学测试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循环伏安法(CV)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线性扫描伏安(LSV)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恒电位测试(CA)第30-31页
第3章 碳化钒/N掺杂纳米碳复合体的合成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第31-4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1-32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碳化钒/N掺杂纳米碳复合体的制备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氧还原性能测试第33-34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碳化钒/N掺杂纳米碳复合体的结构表征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碳化钒/N掺杂纳米碳复合体的氧还原性能研究第37-4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4章 普鲁士蓝为前驱体合成碳化铁(钴)/N掺杂纳米碳复合体作为氧还原催化剂第42-5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2-43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碳化铁(钴)/N掺杂纳米碳复合体的制备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氧还原性能测试第44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4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碳化铁(钴)/N掺杂纳米碳复合体的结构表征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碳化铁(钴)/N掺杂纳米碳复合体的氧还原性能研究第50-57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5章 Fe-Fe_3C/B、N共掺杂石墨化纳米碳的合成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第58-74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8-60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Fe-Fe_3C/B、N共掺杂石墨化纳米碳的制备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氧还原性能测试第61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6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Fe-Fe_3C/B、N共掺杂石墨化纳米碳的结构表征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Fe-Fe_3C/B、N共掺杂石墨化纳米碳的氧还原性能研究第68-7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3-74页
结论第74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6页
致谢第86-8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-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、稳定性及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
下一篇:云南鲁甸M_s6.5、景谷M_s6.6地震序列应力降变化的对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