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测绘学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

人口全息数据建模与时空分析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综述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个性化公众服务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人口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人口数据应用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标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线图第15-16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6-18页
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与方法第18-29页
    2.1 人口全息建模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人口全息数据语义界定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人口全息数据模型第19-20页
    2.2 用户分群画像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用户分群画像理论的概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用户分群画像指标内容体系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用户分群画像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2.3 人口时空数据分析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划分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介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介绍第26-2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 人口全息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第29-41页
    3.1 人口全息数据模型设计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数据梳理与描述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人口全息数据模型设计第34-35页
    3.2 人口全息数据库设计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空间数据库设计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属性数据库设计第37-40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四章 人口全息数据可视分析与分类画像研究第41-53页
    4.1 单个人口可视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基于人口全息数据中人—人关系维度数据可视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基于人口全息数据中人—证照关系维度数据可视分析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基于人口全息数据中人—场所关系维度数据可视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基于人口全息数据中人—事件关系维度数据可视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4.2 统计人口分类画像第44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人口分类画像指标内容体系设计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人口分类画像实例第49-52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五章 基于人口全息数据的时空分析应用研究第53-68页
    5.1 基于人口全息数据的单系统因素时空分析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单系统因素时空分析概述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单因素时空分析应用举例——人口流动时空差异分析第53-59页
    5.2 基于人口全息数据的多系统因素时空分析第59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多系统因素时空分析概述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多因素时空分析举例—人口结构格局与低保人口格局时空耦合关联分析第59-67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67-68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8-70页
    6.1 主要工作总结第68页
    6.2 特色和展望第68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生物质碳基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
下一篇:多参数影响的有源阻尼LCL变换器控制系统及稳定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