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2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一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二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9页 |
一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二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6-19页 |
三 文献述评 | 第19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| 第19-22页 |
一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二 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三 创新之处及不足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22-27页 |
第一节 核心概念 | 第22-24页 |
一 行政村合并 | 第22-23页 |
二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理论基础 | 第24-27页 |
一 比较优势理论 | 第24-25页 |
二 资源错配理论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行政村合并背景下不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变化—以桐庐县为例 | 第27-50页 |
第一节 行政村合并类型划分 | 第27-28页 |
一 强强合并型 | 第27页 |
二 强弱合并型 | 第27-28页 |
三 弱弱合并型 | 第28页 |
第二节 不同类型行政村合并背景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| 第28-39页 |
一 强强合并背景下采取的“政府主导”模式 | 第28-32页 |
二 强弱合并背景下采取的“企业主导”模式 | 第32-35页 |
三 弱弱合并背景下采取的“政企合作”模式 | 第35-39页 |
第三节 合并前后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演变及原因 | 第39-50页 |
一 “政府主导”模式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| 第39-43页 |
二 “企业主导”模式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| 第43-46页 |
三 “政企合作”模式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| 第46-50页 |
第四章 行政村合并背景下不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优劣势比较 | 第50-57页 |
第一节 “政府主导”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| 第50-52页 |
一 经济性维度 | 第50-51页 |
二 便利性维度 | 第51页 |
三 效率性维度 | 第51页 |
四 社会效应维度 | 第51-52页 |
第二节 “企业主导”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| 第52-54页 |
一 经济性维度 | 第52-53页 |
二 便利性维度 | 第53页 |
三 效率性维度 | 第53页 |
四 社会效应维度 | 第53-54页 |
第三节 “政企合作”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| 第54-57页 |
一 经济性维度 | 第55页 |
二 便利性维度 | 第55-56页 |
三效率性维度 | 第56页 |
四 社会效应维度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行政村合并背景下不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| 第57-74页 |
第一节 问卷设计 | 第57页 |
第二节 样本介绍 | 第57页 |
第三节 行政村合并背景下不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满意度分析 | 第57-72页 |
一 强强合并背景下“政府主导”模式的满意度分析 | 第57-62页 |
二 强弱合并背景下“企业主导”模式的满意度分析 | 第62-67页 |
三 弱弱合并背景下“政企合作”模式的满意度分析 | 第67-72页 |
第四节 不同公共服务模式满意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| 第72-74页 |
第六章 行政村合并背景下不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优化建议 | 第74-87页 |
第一节 强强合并背景下“政府主导”模式的优化 | 第74-78页 |
一 吸引更多企业投资提高效率 | 第74-76页 |
二 完善行政村公共决策制度提高效率性 | 第76页 |
三 建立通畅的民主表达机制以提高效率性 | 第76-78页 |
第二节 强弱合并背景下“企业主导”模式的优化 | 第78-84页 |
一 要提高战略协同促进经济发展 | 第78-81页 |
二 吸收公共服务资金提高经济性 | 第81-83页 |
三 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行政村服务 | 第83-84页 |
第三节 弱弱合并背景下“政企合作”模式的优化 | 第84-87页 |
一 实现公共服务社区化提高社会效应 | 第84-85页 |
二 组建多渠道参与主体提高社会效应 | 第85-86页 |
三 整合网络技术推行互惠工程 | 第86-87页 |
结束语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附录 | 第92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